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30年改革开放 30个难忘瞬间
3  4  
PDF 版
· 五里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五里亭
草根人家传大爱
■本报记者 裘志伟 陈婕 摄影报道
  虽说家里一贫如洗,但以捡破烂为生的老人楼小英,却以博大的爱,20年里先后收养了18个弃婴,成为婺城一张爱的“金名片”。随着国家的巨变,这个特殊的家庭中走出的孩子们,终于也都有了快乐开朗的笑容。

  爱心追述:

  用捡垃圾的收入收养一个个弃婴,以破凉亭给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1988年2月15日,《钱江晚报》就此刊发了《天上有个太阳 水中有个月亮》一文,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转载报道。20年过去了,现在的爱心老人怎样了呢?

  4月16日下午,我们冒雨走进了楼小英的“家”。当年的五里亭早已湮没在城市建设中,而老人的新家,也从五里亭搬到了东关。

  在房内简陋的墙上,贴着七八张黑白的照片,大多出自陈少华之手。陈少华对过去的“五里亭”如数家珍:20年前,在金华老火车站票房处捡到第一名弃婴张美仙,开始了楼小英、张洪斌收养弃婴的历史,后来丈夫过世,楼小英独自挑起了抚养重担。迄今,夫妇俩共先后收养了18个弃婴,经全国大小媒体转载,大多数被人收养,长期与夫妻俩生活在一起的主要有5人,分别是美仙、晶晶、菊菊、方方、圆圆。20年过去了,当年收养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楼小英老人的亲生儿子张富田告诉记者,美仙、晶晶和菊菊都已结婚,有了各自的小家庭。并且还有了身份证,五里亭的这些孩子不再是“黑户”了。

  爱心延续:

  20年过去了,楼小英老人虽已是84岁老人,五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但她怀揣的爱,却仍一直在延续。当我们跨进家门时,首先听到的就是一阵孩子的开心笑声。这名才2岁多的幼儿,就是老人不久前收养的新成员,取了个吉祥的名字:“小麒麟”。楼小英告诉我们,小麒麟捡来时,只有1350克重,头颅只有橘子大,被不少人称为“袖珍婴儿”,谁都说养不活,光医他的肠子病,就花去了老人800多元钱。然而,经老人精心养育,小麒麟居然活了下来。简陋的小屋,因为有了小麒麟,显得十分热闹,孩子对着相机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感染了我们所有的人。楼小英说,“等麒麟到了7岁,就送他去上学。”

  爱心接力:

  “五里亭”的故事,传遍了全国,更感染了家乡人。平时,常有人前往老人家里献爱心,家住市区红旗小区的詹雅芬,前后三次前往探望,送去电扇、棉被、鸡蛋,食用油;位于江北的许小菊也已二次前往,替小孩买去新衣服,还给楼小英包了200元的红包;金华市高速交警支队吴淑芳,去年发起开行“五里亭”的市民爱心看望专车,她特地带上11岁的女儿一同前往。吴淑芳说,对孩子来说,身边的“五里亭”,就是最好的爱心教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30年改革开放 30个难忘瞬间 A0008 五里亭 ■本报记者 裘志伟 陈婕 摄影报道 2008-4-27 钱江晚报a00082008-04-2700012;钱江晚报a00082008-04-27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