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9版:人物
3  4  
PDF 版
· 李建华:劫匪崩溃,她以德报怨
· 郜艳敏:命运弄人,她以爱重写人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李建华:劫匪崩溃,她以德报怨
  这几乎是一个农夫与蛇故事的“倒叙版”———蛇伤害了农夫,而农夫最后救了蛇。

  19岁的打工者丁亮入室抢劫,他刺了退休女教师李建华近10刀,自己却在巨大的紧张中彻底崩溃。在确信不会被伤害后,李建华并没有拨打110,而是打通了120。

  退休教师遇抢劫

  52岁的退休女教师李建华老家在河北邢台,从小在军营中长大,高中时随着父亲来到了山东威海。高中毕业工作两年后,她被调到刚成立的威海二轻幼儿园,当上了幼教老师,一干就是30年,去年刚刚退休。同事眼中的李建华性格很开朗,成天笑呵呵的,尤其是对屡犯错误的调皮孩子特别耐心,总是能细心说服。

  3月26日9点左右,李建华返回家中,在楼道里,她和正在下楼的丁亮打了个照面,穿着高跟鞋的李建华几乎和这个一米七的男孩一般高。李建华说,她的第一感觉是这个身穿深色外套、留平头的男孩和自己的儿子应该差不多大。擦身而过后,李建华未过多的提防,径直走向自家大门,根本没有注意丁亮转身跟了上来。

  丁亮来威海不到一个星期。他在辽宁锦州农村长大,初中没有毕业。他在一家工厂当学徒没干两天就不辞而别,几乎天天泡在网吧。为了解决手头的拮据,他想到了抢劫。

  在李建华打开家门的一刹那,一把匕首抵在了她的喉咙前,李建华被拦腰抱住,随即被推进了门内。李建华下意识地朝门外楼道大喊救命。她的挣扎刺激了丁亮,他握着匕首往李建华的头部、背部猛扎数刀。由于用力过猛,他握刀的右手滑向了刀刃,虎口被自己的匕首划出一道大口子,鲜血直流。丁亮不得不扔下匕首,将李建华翻转过来,不断击打她的面部,随后用双手死死掐住她的脖子。李建华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她觉得这个男孩是想下重手。她奋力挣扎,双腿乱踢,蹬开了丁亮。丁亮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把水果刀,再次挥舞着冲了上来。李建华下意识地扑上去抓住了丁亮的手腕,水果刀在空中划来划去,李建华的右手又被划开了几道口子,但她始终没有松手。短短几分钟的搏斗,双方都已气喘吁吁。

  在搏斗中,李建华不断地劝对方罢手。丁亮见难以制服对方,同意前往卧室将其家中的钱和存折找出来。家里只找出了一百多元的现金和几本存折,丁亮对此十分恼怒,拿着水果刀朝李建华的胸口刺去。不够锋利的水果刀被李建华穿的厚棉衣挡住,刀锋卡在了里面,丁亮着急使劲,刀柄被折断了。此时的丁亮突然扔了刀柄,瘫倒在地,他面色苍白,满头大汗,身体不断地颤抖,右手的伤口不断往外冒血。

  “希望他能记一辈子”

  “看着这个几近绝望的年轻劫匪,我想起了我的儿子。”李建华建议丁亮自首,但丁亮摇头。“那我打120吧,咱们都受了伤。”李建华的建议得到了丁亮的认同。上午9点40分左右,在打完电话后,两人出门下楼。丁亮几乎走不动路,是被伤势更加严重的李建华搀扶着下了楼,鲜血滴了一路。由于担心丁亮遭到不公正对待,一路上李建华都对周围群众和医护人员说对方是她的儿子。

  李建华被推进了手术室,3个小时后才被推出,当时她的面部、脑部、背部和手上一共有十来道刀伤,缝合了数十针。中途,闻讯赶到的威海刑警担心李建华有生命危险,不得不穿着手术服进入手术室,询问她另一伤者的真正身份。李建华这才对警察表示,对方是一名劫匪。

  从事了30年幼教的李建华,承认自己对孩子有着特别的感情。曾经有孩子一天犯了多次错,她也是好好教育,从不发怒。目前网络上对于她认贼作子、纵容犯罪的非议,李建华也有所了解。李建华说,“我救他并不代表就原谅了他的行为,我只是希望能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至于对方应承担的惩罚,那不是应该由我来惩罚,而是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法律来制裁”。

  李建华说,她并不后悔自己的所为,任何一个跟她一样年纪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这么做。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摆脱两人独处的情况,打110和120的效果是一样的。这些天她已经了解了丁亮的一些情况。从整个抢劫搏斗的过程中,她也感受到了丁亮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对方的恐惧和茫然也使得她最终未受到致命伤害。“对一个犯错的孩子,肯定要去挽救他。只要他还有一丁点的良心,他就一辈子都忘不了。”

  李建华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感化这个犯错的孩子,让他不再孤僻、偏激和极端。起码在他以后再有类似冲动的时候,能够想到她,她就满足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 C0009 李建华:劫匪崩溃,她以德报怨 2008-4-28 钱江晚报c00092008-04-2800012;钱江晚报c00092008-04-2800016;钱江晚报c00092008-04-28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