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复兴之桥
3  4  
PDF 版
· 1300天 没有硝烟的“海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降“魔火”,斗强潮,杭州湾大桥,一座不信邪的桥
1300天 没有硝烟的“海战”
■本报记者 徐洁 本版摄影 梁臻 杨辉 杨晓轩
  降“魔火”,斗强潮,杭州湾大桥,一座不信邪的桥

  海中造7个“鸟巢”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字,大。这座大桥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来看看一组数字: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混凝土用量达到了245万立方米,钢用量达到了80万吨。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混凝土使用量是31万立方米,奥运比赛主场馆“鸟巢”钢材使用量是11万吨。杭州湾跨海大桥使用的混凝土可以造8个国家大剧院,用钢量可以造7个“鸟巢”。

  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新说,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海湾大桥,也是世界上工程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

  不论是“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还是“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说的都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的杭州湾恶劣的自然条件。杭州湾与南美的亚马孙河口、印度的恒河河口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潮差大、潮流急、风浪大、冲刷深。在这样的海域架桥,世界上没有先例,没有可供借鉴的桥型、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更没有相应的施工设备。“外国公司能做的事,中国人再难也能做出来。”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王勇说,“世界第一跨,我们自己建!”

  工程量和技术难度如此大的桥梁,在我国桥梁建造的版图上还从没出现过,然而,从开工到全线合龙,这个世界之最的诞生却只用了三年零七个月的时间。

  降伏水下“魔火”

  造桥,要打什么桩,打多深,得看地质情况定。杭州湾海底蕴藏着蜂窝状浅层沼气,沼气喷发时,火焰会冲出海面二三十米,当地渔民恐惧地称之为“魔火”。开工不久,一次桩机在滩涂中作业时突然发生燃烧,机器设备、施工材料,许多东西被烧得变了形。

  外国专家都无能为力时,一位中国石油专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前一批施工人员在前面有控制地放气,另一群工人在后面打桩,采用“有控制放气”工艺,让施工人员完全排除了“引气烧身”的危险。

  于是,大桥打下了5513根整桩螺旋钢管桩,这些被称为“定海神针”的钢管桩,最大直径1.6米,最大长度89米,横下来管内可走人,竖起来有30层楼高。

  但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海水日积月累的腐蚀下,能否确保大桥100年的寿命?最后采取了给钢管桩“增肥”、穿“防护衣”,应用牺牲阳极保护设计等办法,节约原材料等成本4.5亿元。

  这条船,世上独一号

  桥桩问题解决了,可在这风大浪急的海上作业,船只哪里找?承接该工程的中港二航局在无奈下决定自行造船。于是,身价1.6亿元的打桩船就这样“横空出世”。在它的身上,光一个锤就花了1000万元。

  资料显示,该船所具备的性能目前世界上还没找到第二艘。

  “千脚蜈蚣”运大梁

  等到架预制梁时,杭州湾南岸滩涂长达10公里,车不能开,船不能行。大桥建设者研发了被誉为“千脚蜈蚣”的运梁机,将所受重力均匀地分散到640个轮子上,把“梁上运架梁”的世界纪录从900吨一举提高到1430吨,顺利完成“世界第一架”。

  就这样,建设者在惊涛骇浪中克难攻坚,把大桥一米米地向前延伸,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纪录。

  自2003年11月开工以来,杭州湾跨海大桥共获得2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6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1300天 没有硝烟的“海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复兴之桥 A0003 1300天 没有硝烟的“海战” ■本报记者 徐洁 本版摄影 梁臻 杨辉 杨晓轩 2008-5-1 钱江晚报a00032008-05-0100006;钱江晚报a00032008-05-0100015;钱江晚报a00032008-05-01000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