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唐山农民宋志永:爱的行动者
· “海归”严望佳:守护中国网络
· 通信尖兵于全:野战通信冲锋在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通信尖兵于全:野战通信冲锋在前
■本版撰稿:尔东
  》》》》 关键词:爱国

  作为一名留法博士,面对国外的优厚待遇,他不为所动,毅然选择回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军队科技工作者,面对世界军事革命的挑战,他迎难而上,毅然选择了超越,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尖兵。他就是总参某通信研究所研究员于全。

  

  1992年,在法国里摩日大学光纤微波通信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27岁的中国青年学者于全,曾把一个“谜团”留在法兰西国土。这位留学四年,就取得三项重要科研成果和一项法国专利的年轻人,面对法国、美国、加拿大一些著名研究机构待遇优厚的邀请居然毫不动心,执意返国。其后,他又让国内那些“关心”他的人同样迷惑不解:当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精心为他安排工作并展示其“美好前程”时,他再一次婉言推辞。出人意料的是,他最终竟选择从军路,将身影融入了绿色军营……他在追寻什么?

  1992年9月,他成为我军一名通信科研人员。谈起自己的选择,于全自豪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觉得国防是国家存亡之道,为这个崇高事业贡献青春和智慧,我永远也不会后悔。”

  于全到部队后,发现当时我军通信科研水平特别是科研起点不高,通信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程度相对落后。于全像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向军事通信科研的制高点发起了冲击。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于全和他的两名助手几乎天天都把自己关在微机室里,面对枯燥繁琐的计算机程序,反复地编写、修改,再编写、再修改,整个系统光编制的程序就达几十万条,打印出来足有几公里长……1994年12月,“野战通信网信令级仿真系统”研制成功。这个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有10多个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这一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无线通信、保密通信、电子对抗等军事领域,产生了巨大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场战斗的“硝烟”尚未散尽,另一场战斗已经打响。于全又投入到更具挑战性的攻关项目——智能无线电通信平台,即“军用软件无线电网关”的研制。

  1998年11月,于全和他的战友们以最少的经费和最快的速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军用软件无线电网关”电台,成功地实现了我军不同频段、不同体制电台的互连互通,较好地解决了三军协同通信这一世界难题,使我军在野战通信技术研究上第一次走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前面,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一流通信技术。

  于全在这项成果中所采用的最新技术,被国际上称为无线通信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其重大的军事价值和广阔的民用前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2 通信尖兵于全:野战通信冲锋在前 ■本版撰稿:尔东 2008-5-5 钱江晚报c00022008-05-0500020;48257178002CE1734825743E0027D260[B1-何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