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8版:漩涡
3  4  
PDF 版
· 谢瑞麟: “回扣”扳倒“珠宝大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谢瑞麟: “回扣”扳倒“珠宝大王”
■本版撰稿:赵晨
  71岁的谢瑞麟,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他只读过两年小学,凭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从3000元借款开始,一手创立了“谢瑞麟”珠宝王国,巅峰时坐拥身家20亿元。其后因金融风暴加上过度投机,经历几度波折,谢瑞麟在2000年正式破产。破产后的谢瑞麟一度消沉,但从2003年开始,凭借“自由行”给香港珠宝业带来的新机遇,谢瑞麟“死而复生”。可好景不长,今年4月27日香港法院裁定,谢瑞麟连续10年向旅行社及导游等发放非法回扣,利诱对方带领游客光顾珠宝陈列室等8项罪名成立,涉案金额高达1.7亿港币,谢瑞麟难逃牢狱之灾。

  旅游业回扣第一案

  4月27日,香港区域法院裁定,谢瑞麟及儿子谢达峰,还有三名公司高层涉嫌向代理人提供利益、伪造账目及偷窃等8项罪名成立,共涉及资金1.7亿港元。其中,谢达峰为上市公司谢瑞麟珠宝现任主席兼执行董事,温彼德为现任副主席兼执行董事,另2名被告钟婉玲及王庭芳也均为公司前任高层。

  法官的裁决判词多达230页,整个裁决需要2天时间。在法庭上,法官先宣布裁决结果,才宣读裁决理由。

  事情要追溯到1996年,当时香港廉政公署调查旅行社收受非法回扣案件,给谢瑞麟珠宝敲响了一记“警钟”。时任集团主席的谢瑞麟意识到,必须改变给旅行社回扣的方式。

  谢瑞麟与公司高层制定了一个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秘密回扣方案:通过在海外注册的空壳公司,以向导游提供回扣的方式,利诱导游带旅客前往谢瑞麟珠宝店购物;还采用伪造会计账目,谎称向数间公司支付推广费,借此逃税;同时,他还在未获旅行社同意的情况下,向导游提供非法回扣。后来因非法回扣的金额愈来愈大,为了掩饰账目,众人再计划利用提高员工奖金、增大陈列室营业额、增加离岸空壳公司数目、虚构公司开支等方法作掩饰。

  2002年,谢瑞麟称等钱应急,在两名高层的协助下,盗取公司50万现金。后来,其子谢达峰亦“有样学样”,以类似的手法挪用了公司288万元。

  纸包不住火,2005年4月,在香港廉政公署发起的“明珠行动”中,谢瑞麟父子等11人被“请”去“喝咖啡”。“旅游业回扣第一案”震动全国,对在旅游业普遍存在的“回扣”现状产生较大的冲击。但当时,谢瑞麟依然坚称,给回扣很正常。

  次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谢瑞麟珠宝即告停牌,迄今仍未复牌。

  谢瑞麟及儿子谢达峰涉案罪行的最高刑罚是入狱7至14年不等,除非有特别的求情因素,否则谢氏父子难逃牢狱之苦。

  从“破烂王”到“珠宝大王”

  自小在香港最贫困的木屋区长大的谢瑞麟出生于广东南海,1945年举家移居香港后,只读了不到两年小学的他,便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后跟随父亲以收集废品为生。

  13岁那年,父母为了让他有一技傍身,把他送到一间金铺当学徒,他在那里学了7年师,捱尽了苦头。

  “当学徒的第一年没有工资,但什么都要做,扫地、倒盂、洗碗碟、煮饭买菜等。”谢瑞麟说,当时最大的慰藉就是辛苦地省下一点点零钱,然后到大光明戏院看戏。

  当一切的功夫都学会后,谢瑞麟便自己创业开金铺,那时他只不过是21岁。

  凭着一个赏识他的行家借给他的3000元,谢瑞麟买了50两黄金,租了一间房子,再买了一些生财工具后,便正式开展了他的“黄金之旅”。“那时我没钱请师傅,只收了一个徒弟,我和他在不足100平方呎的房间内,每日埋头苦干达16个小时。”

  经过5年克勤克俭的生活,以及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生意便日渐兴隆。1971年,谢瑞麟珠宝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87年,谢瑞麟珠宝更是在联交所上市。有了更强大的资本来源后,公司的规模在1991年时已达到员工1100人,而产品更分销到内地、美国、新加坡和泰国等地。

  遭遇地产劫数致破产

  当公司的规模逐步走上正轨、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之时,谢瑞麟一心想跨出珠宝业,向利润巨大的房地产业进军。然而命运多舛,他的几次重大决策都没有遇上好时机,错误的决定令他如日中天的事业一度画上休止符。

  1981年和1982年时,谢瑞麟用珠宝生意赚来的资金大手买入商铺和物业。此时,香港却遇上中英谈判引发的信心风波,地产价格应声大跌,谢瑞麟铩羽而归。

  “舔血”之后他重新投入自己的老本行珠宝事业,在艰苦经营之下,谢瑞麟珠宝在1987年正式上市。谢瑞麟自己回顾那次失败的经验时,却并不承认是由于自己欠缺投资眼光,而是因为“时不我予”。

  倔强的性格使他能够安度困境,却也使他很难幸免重蹈覆辙。1987年公司上市后不久,那股压抑了数年的雄心,使他变得有点急功近利。1990年他成功夺得裕兴地产公司控制权,作为集团投资地产的旗舰。他一下子买入大量的物业,使集团负债比率高达140%,单是利息的支出已达7000万元。负债过重下,谢瑞麟必须想办法减债,于是他又在同年6月把裕兴股权连同湾仔地皮一并以2亿元出售,卖给了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没想到,港英政府与内地方面就新机场谈判渐趋明朗,更在当年7月中签订新机场谅解备忘录,楼价上升得如坐火箭,结果杨受成在该地皮之上建成英皇集团中心,总值约20亿元,而谢瑞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肥美的烧鸡”落入别人的口里。

  话说事不过三。谢瑞麟十足“性格决定命运”,1997年6月金融危机前夕,香港楼市接近顶峰时,谢瑞麟又斥资5亿元,向丽新集团购入尖沙咀宝勒巷的宝利商业大厦,另外他参与的多项股票投资也宣告失利。于是,在1997至1998年度,集团的负债升上最高位,金额达13.4亿元,负债比率升至自1992年以来的最高点,达100%。

  为了减轻集团的财政压力,自1998年开始,集团不断变卖资产减债。其中有为数不少的物业都大幅亏本转让。除了变卖资产减债,1998年6月谢瑞麟还推出“10亿元钻石大倾销”,在两个多月内为集团套取了近3亿元的资金,但仍然无济于事。最终谢瑞麟因为拖欠苏伊士亚洲控股债务逾5000万元,被对方于2000年入禀申请他破产,其他债权人亦相继加入追讨欠债。2000年9月25日,谢瑞麟被法院颁令正式破产。当时有人形容谢瑞麟的破产,是最令业界关注,同时又感到唏嘘的重大破产案。

  借自助游“咸鱼翻身”

  虽然因盲目投资周身债务,但当时香港不少资深珠宝业人士表示,谢瑞麟本人在珠宝业内,仍享有崇高的地位,许多珠宝的原料供应商及行家都支持他,一直以来,行内没有听过谢瑞麟有“不找数”(不还钱)的事。当然,对于公司谢氏却早已做好安排。2000年3月破产前夕,他将上市公司谢瑞麟珠宝的控股权,转移给长子谢达峰,因此公司业务在他破产后仍能照常运转。

  破产后的谢瑞麟一度消沉,他曾自称“破产是我一生事业的污点”。他在破产初期,经常失眠,整个人都失去光彩,“感觉无面目见人”。

  然而从2003年开始的“自助游”,给香港的首饰业带来了新机遇。“自助游”自2003年7月推出以来,一年内就有超过260万内地客到港旅游,为香港提供约144亿元旅游收入,而其中香港的珠宝业就大为受惠。谢瑞麟公司依靠与旅行社合作,生意蒸蒸日上。

  在大的形势鼓舞下,破产后的谢瑞麟本人,也开始积极与债权人斡旋谈判。据专家分析,即使谢瑞麟不提出债务重组,他为期4年的破产令,也会很快解除。届时,若无人申请延长他的破产期,谢瑞麟便无需继续还债。但他认为“我欠人钱,有生之年都要还”,故选择以“个人自愿安排”方式解决事件,此方法可将曾经破产的纪录“彻底清除”。谢瑞麟用了4年时间,与债权人商讨还款方案,双方最终达成共识,谢瑞麟只需偿还其总债项的6%,即1380多万元,所有债务可以一笔勾销。最终他在破产令到期前22天一举“洗底”。另外谢瑞麟还多次强调,珠宝行业最讲诚信,因此即使破产令已正式解除,他仍会积极想办法还清全部欠款。

  回复自由身后的谢瑞麟透露,破产后他一直出任公司珠宝顾问,仍然坚持返回公司上班。

  谢瑞麟被香港高等法院法官宣布破产后,有人评价道,虽然他曾经历过“三起三落”,在经济界十分坚韧,“见招拆招”,但“今次被要求破产,可能会返魂乏术,要绝迹于香港商场了”。未曾想,谢瑞麟仍能屹立不倒。知情人透露,谢瑞麟的珠宝生意一直都赚钱,除了国内,亦有出口。况且,谢瑞麟在10多年前,属于最早一批招待旅行团售卖珠宝的首饰商,而且办得非常成功,在欧美、东南亚、日本、中国台湾的旅游业中,都建立了知名度。

  据谢瑞麟的员工所述,即使谢瑞麟贵为上市公司主席,仍保持勤奋工作的习性,可以一年365天投入工作,因为他喜欢以赚钱多少来评定自己的成就。可能因为他把钱看得太重,因而使自己陷入地产的淘金游戏当中而不能自拔。如今卷入回扣案,更说明即使他在珠宝界打滚40年,在行业内享有崇高的“江湖地位”,仍然不能走出个人性格的桎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漩涡 C0008 谢瑞麟: “回扣”扳倒“珠宝大王” ■本版撰稿:赵晨 2008-5-5 钱江晚报c00082008-05-0500013;48257178002CE1734825743E002B3609[B1-何黎];钱江晚报c00082008-05-0500017;钱江晚报c00082008-05-0500018;钱江晚报c00082008-05-05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