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人文
3  4  
PDF 版
· 唱吧,青春!
· 标语牌也热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30年30歌”基层巡演第二站昨到浙工大
高校学子与民间歌手飙歌欢度“五四”青年节

唱吧,青春!
  本报讯 雨后的傍晚,景色迷人的小和山越发显得妩媚。山脚下的浙江工业大学小和山校区,本来闲适的气息却因一场歌会变得青春激扬起来。

  昨晚,本报组织的“30年30歌”基层巡演的第二站来到这里,走近高校学子。浙工大经贸管理学院的健行楼报告厅里传出《走进新时代》的激越前奏,连大楼外好几百米处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大学生们纷纷闻声而来,能够容纳三四百人的报告厅很快人满为患。一对学生情侣从工作人员手里领到荧光棒以后,看到没有座位了,便在大门旁靠边站着,脸上满是期待的表情。

  记者步入这个报告厅会场的第一眼,就被这个舞台所震慑。舞台背后是一块巨大的背景布,足有5米宽、2米高,五星红旗和天安门的组合显得气势不凡;柱子上用金色和黑色油彩笔描绘出抽象装饰图案;许多气球被排列成心形、五角星等形状,用来在墙上作点缀。经贸学院团委的曹老师告诉记者,为了设计、布置这个会场,他们请来了浙工大的非常创意工作室,早在一周前就准备了。

  此次本报“30年30歌”巡演小分队的民间歌手,除了加拿大留学生史铎克因为要上课而未能来以外,基本上是第一站巡演的阵容。此外,浙江歌舞剧院的歌唱家王一山和郑培钦也来助阵。

  大学生的热情是具备感染力的。虽然都是“80后”青年,“30年30歌”中许多歌曲盛行时,他们还没有、或者才刚刚出生。对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进步,他们没有太多的切身体验,但是,昨晚每一首歌在现场都能够引起热烈的掌声和尖叫,大学生们伴随着节奏挥动着荧光棒或双臂,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这些老歌的接受和赞美。

  对于舞台上每一个亮点,台下的青年们都不会漏过。当郑培钦唱着《春天的故事》出场时,台下“哗”地发出了一声惊叹声,很多人这是第一次领略这样专业的歌手台风;唱《月亮之上》的厉海萍、唱《万水千山总是情》的李谌,唱着唱着,下面的同学也不由自主地跟唱了起来,形成了近百人的卡拉OK。

  既然是互动歌会,光上面唱下面听可不行。卢阳阳唱《常回家看看》时,跳下舞台走到后排,把人文学院广电新闻系的常青原拉起来同唱;而潘宝新在上台前,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浙工大学生许攀也要唱这首《千万次地问》。于是他俩一合计,精彩一幕上演了:潘宝新一头扎进学生中间,把话筒递给许攀,两个人在中间通道引吭高歌,把周围的听众都听醉了。

  浙工大的学生们同样也是歌会的主角,他们甚至为了这场歌会准备了十三四个节目!不过因为节目长度有限而不得不减到8个。有民谣气息十足的吉他弹唱《涛声依旧》、《大约在冬季》、《同桌的你》,有对唱《东方之珠》、有民族唱法的军旅歌曲《为了谁》,还有四人小组唱的北京奥运会歌曲《We are ready》,虽然唱功不及专业歌手,但热情毫不逊色,学子们以歌声以热情以青春,在昨晚酣畅展现新一代青年的风采,令本报巡演团成员忍不住为他们鼓掌、喝彩。

  本报记者 屠晨昕 丰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B0007 唱吧,青春! 2008-5-5 48257178002CE1734825743F0047B84D[A1-屠晨昕≈B1-张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