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5版:财富·关注
3  4  
PDF 版
· 缺钱,断粮,明星企业趴下了
· 年收入不足十万的老总,心里怎么想?
· 湖畔居故事里的

经济学议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湖畔居故事里的

经济学议题

  ■汪丁丁

  

  湖畔居是西湖东岸的一家茶馆,恰逢它生命的第十年,它的故事引出的关于“茶业与茶文化资源”的经济学议题,在过去几年里始终吸引着我。

  杭州的茶业,它的长期繁荣,与任何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一样,密切依赖于茶的各项资源——山、水、自然环境与文化蕴涵——是否可持续地开发与养护。关于“资源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表明,单纯的市场竞争并不能保证环境与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的边际价值只能由已经出生的人口的竞争性市场决定。这样的定价机制必定导致未来收益的折现率偏高从而可能导致环境与文化资源的不合理耗竭。所以,既有人口对未来人口的历史责任感势必成为纠正环境与文化资源的配置偏差的重要因素。

  就杭州的茶经济而言,我认为,湖畔居茶馆目前的产权形式——国有厂长责任制,以及它的总经理朱家骥先生在这一产权形式约束下的十年茶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引导我们超越“市场-计划”两分法这一简单的思维方式。目前,在我看来,杭州的茶经济正在市场化思维方式的误导下迅速地耗竭它的环境与文化资源。尤其是最近两年,西湖沿岸餐饮业和私人车辆的泛滥,不仅使湖面进入富营养化状态,而且使三面环山的西湖区域笼罩在大量汽车尾气及日光照射联合作用所产生的“光化学毒雾”的危险之中。可是,我们也知道,任何形式的计划都意味着官僚化的管理,从而可能导致严重的低效率。所以,与中国各地的经济实践者面临的问题一样,杭州茶业的实践者们必须寻求“市场”与“计划”的某种最优混合。并且,在寻求市场与计划的最优混合制度的过程中,越是具有长期性的经济活动——例如自然环境与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实践者们的历史责任感就越是一项重要因素。

  湖畔居的产权形式至今仍是公有制之内的所谓“厂长负责制”,它甚至还没有过渡到“资产经营承包制”和更进一步的“股份制”。几年来,我对朱家骥先生在湖畔居的日常经营活动的观察使我相信,一套真正优越的产权关系必须与特定人群的行为和情感相适应。

  每一个人都可以实施自我监督。但人们可有极不相同的道德感和历史责任感,因此任何企业经营者都需要寻求某种“最优混合”。极端而言,企业主管人员可以借私有化之名掠夺公共资源,也可以在公有体制内推行私有化的管理。牟取私利,可伤害合作者的情感,可耗竭长期资源。与此相反的,就是朱家骥先生在湖畔居推行的基于道德自律且适应员工行为与情感的管理方式。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关注 B0015 湖畔居故事里的

经济学议题
2008-5-6 48257178002CE17348257432002B8CE6[A5-汪丁丁≈B1-张炜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