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3版:奥运中国·前线
3  4  
PDF 版
· “鸟巢”首秀 足够精彩
· 凯尔特人主场失陷
· 年轻国手徐咏告别篮球
· 龙泉官窑助阵奥运
· 杭州亮出奥运套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鸟巢”首秀 足够精彩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届时不光承担开、闭幕式的重任,产生金牌数最多的田径比赛也将在这里举行。

  “本次好运北京测试赛,就是对整个运行系统的一次大彩排,为奥运会的组织者提供了一次锻炼的好机会。”中国田径公开赛组委会主席张建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彩排效果究竟如何,记者带你去看一看。

  安保:够严厉

  东门口是媒体通道,有记者在这里已经遇到了小小的麻烦。在过关检查时,安保人员微笑地提醒一位外国记者:“对不起,打火机不能带入场内。”记者答:“好吧,那么我应该把它存放到哪里呢?”得到的回答依然彬彬有礼:“对不起,请您自行处理。”

  提醒:除了打火机外,一切液体、颗粒罐装物包括口香糖以及药品都不得带入鸟巢。

  笑脸:很温馨

  过了安检,怎么走到媒体看台呢?一路都是随时准备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只要目光一接触,马上就会有一声热情的“您好”。

  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很快找到了文字记者席。负责记者服务工作的一位志愿者说,她们基本都是在京的高校学生,至少有上千名志愿者在为本次赛事提供各项服务。

  一名老年残疾人,家人陪他来看“鸟巢”,车停在场外,一位女志愿者推着轮椅,帮他绕着这座宏伟的建筑物完成了近距离接触的心愿。这是记者看到的温馨一幕。

  志愿者几乎都在随时待命,一张张笑脸,成为“鸟巢”最好的名片。

  饮水:有创意

  走进“鸟巢”内场,感觉开阔大气,那是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融入人文、科技、绿色概念的“鸟巢”完全没有被抽象表达,卡通的厕所标志多了一份轻松,红色的座椅诠释着“中国红”,清晰的大屏幕抬头可见,背后是便捷的食品店和啤酒供应点。一边比赛,一边小酌,可以充分享受体育比赛的惬意。

  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媒体工作间可以自由取用的矿泉水。冰柜门上贴了张纸条:这里的每一瓶水,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每瓶水的瓶身都被贴了一个手绘的标签,记者手上的这瓶,绘制了两张心型笑脸,并用英文书写:“这瓶水是专门提供给您的。”

  比赛间歇,喝不完的水都被放在工作台上,但是因为有了标签,谁也不会搞错。一位同行说:“这个点子看着很简单,不知道能节约多少瓶水啊!”

  提倡:如此环保的方法,应该推广到各项赛事各个场馆中。

  硬件:没挑剔

  奥运会田径决赛多在夜间进行,而本次公开赛也将全部决赛放到晚上,这无疑对场地的灯光照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普通体育场,运动员在灯光照耀下经常会出现重影。而在“鸟巢”,除了顶棚上零散地镶着照明灯外,四处都有照明灯分布,有的灯还是用绳索悬在半空。由于位置分散,角度不同,这些灯把夜间的‘鸟巢’内部照得如同白昼, 同时不会出现一例重影。

  昨天的比赛,为了激励径赛运动员冲刺,场内音响传出了《士兵突击》的主题音乐,很耳熟又能贴切。把当下的流行音乐引入比赛当中,起到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这个当然也取决于“鸟巢”优质的音效设备。音箱很多,主持人分贝也很大,却一点都不觉得刺耳,环绕立体声效果相当好。

  每个项目比赛,大屏幕会播放有关项目的基本规则,收看要领,很有服务意识。

  记者到观众席上转了转,发现最近的席位距离跑道不到10米。运动员激烈奔跑时,坐在前排的观众,甚至看得见汗珠,听得清喘息。

  坐在“鸟巢”一角,细细体味那种感觉:并不像外表那么宏大,但视线绝对清晰,眼前的图景让你很容易就全身心融入。

  感叹:可以想象,8月8日那天,是一场绝对的视听盛宴。

  本报记者 伊志刚 本报北京专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前线 B0013 “鸟巢”首秀 足够精彩 2008-5-24 钱江晚报b00132008-05-2400025;48257178002CE173482574520049FD97[A1-伊志刚≈B1-陆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