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9版:人文·科教新闻
3  4  
PDF 版
· 灾后人文安抚:以心换心
· 43.4%认为炒股影响学业
· 亲近祥云
· 从优雅明礼到锐意进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于丹昨天走进诸暨人文大讲堂
灾后人文安抚:以心换心
  本报讯 昨日,著名人文学者于丹现身诸暨,这是浙江人文大讲堂的诸暨专场,由诸暨市政府承办。演讲的题目是庄子的“乘物以游心”。但是整场演讲,于丹紧扣四川大地震,以一个人文学者的视角和深邃思考解读地震带给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震撼。面对大地震灾情,她感慨生命的无奈和无助,但它却唤醒了我们的信念、力量和生命深处的悲悯情怀,“地震的中心在四川汶川,而精神的震中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我们在救灾,也在精神自救”。

  于丹是一个感性的人,面对巨大的灾难她流下眼泪。地震发生后她即刻捐款10万元;来浙江前一天,她在北京的学校、央视等场合连轴转,讲课讲演6场;接着她又在上海出席昆剧纪念活动并作演讲,又把签售《于丹·游园惊梦》所得全部捐助灾区;昨天上午她在赶来诸暨的路上,又接受了3家国内知名媒体的电话专访,内容都围绕地震和救灾。

  她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见证了一个个挑战生命极限的情景:72小时、120小时、130小时、179 小时……生命还在顽强地坚持,这是科学、医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这是精神和信念的力量。

  让于丹更为动容的是,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大批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身体护着孩子,这是人类生命最后的信念支持,是以命换命的祟高精神!

  于丹也深感自己身边的学生一下子长大了。她说没有献上血的学生抱着她痛哭:“老师,你有工资可以捐,我们没有收入,只有热血。让我献出热血吧!”

  面对抗震救灾中一个个超越极限的故事,一个个唤醒心灵的故事,于丹感叹,“这是以心换心。我们在救助灾区人民,灾区人民也在救我们——给我们一种震撼,唤醒我们心灵。”

  正如于丹自言,此时此刻她的心情非常复杂,她觉得自己不应该是在这里,在演讲,而更应是在灾区现场。灾区的人民以及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心灵的安抚。“物理的重建是做得到看得到的,而心理的重建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很多。”

  据于丹说,灾难发生后,她任教的北师大就派出由心理学院副院长带队的老师和学生赶往灾区,北师大心理学院是国内最强的。而她自己当即提出也要前往灾区,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如愿。但这几天她还在努力,要去灾区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于丹的理由是,心理学院的师生可以做一些科学的具体的工作;同时,由于现在灾区群众都已集中在一起,住在帐篷和体育馆等地,她就可以给大家一些生理、心理之外的人文安抚,以一个人文学者的情怀和感悟,去安抚受伤和需要救助的心灵,“让每一颗在地震中受伤的心,感受人性中相互温暖的力量。”

  面对灾难,我们身处震中外围的人到底还能做什么?在演讲的最后,于丹鼓励人们应当把苦难当作生命的涅槃,不计较、不生气,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心,“构建起一生的胸怀,做一个善良的人,替死者把生活继续下去,继续爱。这是生者能做到的,这也是我们感受生命突变的意义。”

  本报记者 朱国平 陈 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科教新闻 B0009 灾后人文安抚:以心换心 2008-5-24 48257178002CE1734825745200268B69[A5-g ≈B1-朱国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