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大地震·大特写
3  4  
PDF 版
· 震痛后,更坚固的中国在路上
· 互助的中国
· 开放的中国
· 人本的中国
· 世界瞩目中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开放的中国
中国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既现代又灵活,而且很开放。”——《洛杉矶时报》
  这次地震,新华社在地震18分钟后(5月12日14:46)便发布第一条地震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地震32分钟后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全国各地媒体自发奔赴地震灾区最前线,对这场强过唐山大地震的灾难,在第一时间都作出了最大规模的报道。

  英国路透社在一篇题为《地震信息公开凸显中国政府执政方式改变》的报道中说,中国政府对灾难的处置方式与过去有相同也有不同。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指出,相当充分的信息披露,与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似乎在为上述报道提供佐证,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国家电视台中断日常节目,实况滚动报道四川省地震的最新情况。官方的新华通讯社通过互联网不断播报最新死亡数字和救灾细节。”灾难的信息传播以高效的组织性、自觉的主动性和广泛的灵活性,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公开和人性化。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说,一些外国记者可以抵达受灾地区发出目击报道。倒塌楼房和被困生还者的照片迅速传遍全世界。

  由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闻、手机网络和人际传播组成的讯息网络,将有关灾情的所有真实面都进行了“直播”。尤其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博客、论坛、播客等形式所展现的民间自发的报道热情,成为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不同于以往,这次地震当中的网络传播准确、即时、负责,大有“民间通讯社”的味道。包括一些记者也加入到博客报道的队伍,使得博客和网络报道成为一种全新的、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报道风格。

  在中国传媒史和传播史上,这次信息传播的立体化、透明化、多样化,堪称里程碑式的。并因其对生命的关注、政府的作为和灾情的严重性所做的客观传播而可称伟大。《新周刊》撰文称:无人会怀疑,此次地震灾情信息传播中的传媒表现,将载入中国传媒史乃至世界传媒史。它是中国传媒厚积薄发的结果。其中,“人”的回归既顺应了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近年来民生新闻和民主意识深入人心的结果。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更为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而世界其他国家也以更快的步伐走向中国,积极与中国互动。

  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不但迅速公布灾情,而且接纳海外救援队和救援物资。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等救援队迅速投入四川灾区进行搜救工作。全国海关快速验放了大批进境救灾物资。

  “中国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既现代又灵活,而且很开放’。”《洛杉矶时报》如是评价。

  可以看到,透明的信息传播掐灭了谣言、唤醒了民众、聚拢了人心、强化了国家意志。以开放的思维救灾,无疑增强了中国救灾的能力。

  ■专家发言

  信息的畅通不仅没有阻碍中国的救援,反而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发言人: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教授

  

  中国国际形象的变化,首先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底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树立了开放的心态,能够敞开胸怀去拥抱世界,融入世界,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一份子,这使得中国在面对灾难时能够更加务实。发言人: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冯钢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大特写 A0008 开放的中国 2008-6-1 钱江晚报a00082008-06-0100018;钱江晚报a00082008-06-01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