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八旬翁颁环保奖
三百竹篮送百姓
· “飞碟”、“外星狗”落户宁波
· 9船员怒海逃生
· “香港病人”,
一句感谢记了30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限塑令”第一天,德清有一场民间环保行动——
八旬翁颁环保奖
三百竹篮送百姓

  昨天是“限塑令”执行第一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闻名全国的德清环保老人朱天荣颁发了第七届“朱天荣环保奖”。

  在对凌发根、陈洪魁以及沈梅等28位德清环保热心人士颁发了竹篮子后,朱天荣又马不停蹄地到新市仙潭市场门口,向过往百姓赠送了近300只竹篮子及2000多只环保购物袋,以此表达对“限塑令”的支持及对环保者的期望。

  古稀之年设立环保奖

  年近八旬的朱天荣曾是省级劳动模范。1991年8月,朱天荣从德清百货商场退休后开了一家钟表店。

  1997年,德清县农民马福建设立了当地第一个民间道德奖——“孝敬父母奖”,朱天荣深受启发,“不如我也来设个奖,让大家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于是到了2001年,“朱天荣环保奖”诞生了。

  朱天荣每年出资1万元,用于奖励在环保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在每年6月5日,即世界环境日前夕评出得主。

  2002年,朱天荣又贷款近10万元创建环保基金,建立我国第一个民间环保联络站和首条民间环保热线电话;同年,朱天荣在家人的同意下,与浙江医科大学签订协议,同意将遗体捐献做科学实验;2006年,他拍摄环保小电影《环保宣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组建夕阳红环保演出队。

  朱老投身环保事业少不了老伴陈玲芬的支持与鼓励。陈玲芬说,老伴对环保的热心也感染了她。夫妻俩聘了两名店员经营自家的钟表店,他们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环保工作中去。他们每个月的退休金和钟表店赚到的钱除了生活所用,其余都用于环保事业。“我们不存钱,只要开心就好!”话语间,两位老人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朱天荣说:“虽然我们现在年纪大了,但我们会一直干下去,直到跑不动为止。”

  为废旧电池找个家

  朱天荣有一张特殊的名片,上面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环保是一种永远不会迟到的追求。这句话就是他的心迹。

  一次,朱天荣偶然从电视上了解到废旧电池对环境危害巨大,这深深地触动了他。不久,他在周边乡镇贴出广告:“回收废旧电池,1毛钱换1节。”没想到第一天他就回收了8000多节电池。

  废旧电池越积越多,放哪儿才合适?朱天荣一度为此伤透脑筋。最初,老人把收来的废旧电池堆放在家里,后来家里堆不下了,老人便用车把几百公斤电池搬到了农村朋友家中。一段时间后,朋友的家人听说废旧电池“有毒”,很是担心,朱天荣不得不为废旧电池再找“新家”,而此时,他要运走的废旧电池已有3吨重。

  找来找去,朱天荣在某企业找到了一个闲置车库,并雇车把这些电池搬了进去,但是有人却趁着天黑,把老人用来装电池的麻袋、编织袋全部偷走,几吨电池散落一地。痛心过后,朱天荣为废旧电池找“家”的步子并没有停下。

  所幸,朱天荣的执著终于触动了环保部门,一纸公函,杭州一家环保公司免费接收了老人的所有“存货”。

  7年为环保投入20万

  电池的问题解决了,老人又关心起污染问题。得知一家化工厂在离镇里取水口500多米的地方偷偷打开了排污口,老人立即带着摄像机赶往现场。谁知化工厂的人也赶来了,他们不仅把老人的摄像机扔到水里,还恶言威胁。

  “吃一堑,长一智”,朱天荣从此开始了隐蔽拍摄。在一个暴雨如注的恶劣天气里,老人冒雨坚持3个多小时,终于拍到了企业的非法排污。2002年,一场名为“目击破坏环境”的摄影展在德清县县城举行,上千人驻足参观,深受震动。

  自从国务院去年颁布“限塑令”以来,朱天荣已花费1万多元,定制一批竹篮子和环保购物袋,全部赠送或奖励给当地市民。

  为了鼓励众多默默奉献的环保热心人,朱天荣还设计并定做了环保纪念章和电池收集筒各6000个,采购了一批“老黄牛”塑像作为奖品。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朱天荣和老伴共回收25万多节废旧电池、为环保投入近20万元。

  本报通讯员 小绍兴

  本报记者 薛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13 八旬翁颁环保奖
三百竹篮送百姓
2008-6-2 钱江晚报a00132008-06-0200013;48257178002CE1734825745B00463ED3[B1-王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