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大地震·前线亲历
3  4  
PDF 版
· 顶呱呱的梁大哥
· 说说抗震救灾中的浙商形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顶呱呱的梁大哥
瞒着家人到青川义务开车
本报记者 王纲 发自关庄镇
  本报讯 从青川县城到重灾乡关庄镇,我们搭上的是一辆河南牌照的别克凯悦。

  一问才知道:司机是志愿者,车子是他从河南开过来的。路上没聊,因为开车时要盯着复杂的路况和山上可能下来的滚石。只知道他姓梁,看上去年纪比我大,我们就叫他梁大哥。从关庄再往里走,路就断了。停下车,我们一起往上游的堰塞湖走,边走边聊,才掌握了他的一些信息。

  梁达尧,河南焦作沁阳的一个小建筑公司的老总。他说:“看了电视,在家坐不住了”。他骗家人到宝鸡看工程,买了1000元钱的油布就开车出发了,目的地四川。开始他想去汶川,5月25日经过青川时才知道这里也是重灾区,他就这样留下了。给受灾群众发完车上的油布后,他就跑到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找活干”。一听说他有车,指挥部的人给了他一张刚复印出来的青川县地图:“我们最缺车,有车就帮着拉人吧!”

  就这样,他在县城与关庄、木鱼等重灾乡镇之间来来回回地跑,自掏油费,从天亮到天黑,睡的是帐篷,吃的是馒头、饼干。他的车上,坐过记者、受灾群众、志愿者,什么人都有。

  “几天下来,我就用不着地图了。”他说。在一同行走的那段山路上,我们遇到了一对母女,一听到小女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和爷爷奶奶,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她们,要那个母亲办一张银行卡。他告诉母女俩:“以后每个月的5号,我会给你们汇200元钱。”

  深夜,与他坐在帐篷外聊天。记者问:“为什么非得自己来?”他说:“我就看不得这样的灾难,不来心里堵得慌。在这儿累,可心里舒服。”

  “什么时候回家?”

  “再干几天吧,这儿真的缺车子。实在累得不行了,再走。”

  他掏出手机,把自己写的一段文字转发给记者——

  都说天府好,好比在天堂;

  都说蜀道难,难似去青川!

  看不完的灾难,

  听不尽的哀怜,

  擦不干的泪水,

  感受不完的刚毅坚强。

  一起战斗的朋友,

  让我们携起手来战胜灾魔,

  迎来新青川!

  ◆记者手记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记者习惯性地将目光对着受灾群众与正规的救援大军。只有在树荫下短暂的歇息时,在共同搭车的村口、路口,在彼此陌生却并肩而睡的帐篷里,有一个群体才慢慢地打动着我们。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城市,却有着共同的付出和心愿。

  值得记录他们,因为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是一股抗灾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而他们的组织方式比任何机构都简单——背上行囊进入灾区。现在,他们可能在孤儿身边进行心理辅导,可能在医院当护理员,可能在搬运救灾物资,可能他们在灾区的路上行走。

  据了解,仅仅在共青团广元市委登记过的青年志愿者就超过5300人!而记者随机采访过的几个志愿者,都没有去登记。所以,在四川,哪怕是广元,志愿者的确切人数今天是个谜,将来还是个谜。

  可能他们大部分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都与梁大哥一样,在这里留下了爱的印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前线亲历 A0010 顶呱呱的梁大哥 本报记者 王纲 发自关庄镇 2008-6-2 钱江晚报a00102008-06-0200003;钱江晚报a00102008-06-02000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