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向我们敬礼的小孩,你在哪里?
· 同病相乐
· 推己及人
· 弃花
·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6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罗 艺
  那日,去访一个年长的画家朋友,朋友在他的画室里接待了我。画室布置得相当雅致,除了壁上的书画养人眼目,临窗还摆放着一张硕大的画案。案上宣纸、歙砚,各式各样的湖笔俱全。空气中隐隐飘着墨香。

  也许是一个下午相谈甚欢,彼此都感到很尽兴,临别时,我的这位朋友突然笑着对我说:既来了我这里,就送你一个字再走吧。说毕,也不容我开口,便径直起身来到画案旁,取出砚台,准备磨墨了。

  朋友此前并没有送过我字或画,我也从来不曾索取过,可能,这一回是机缘成熟了吧。我便十分欣喜地随着他,一道返回了画案边,看他将如何磨墨,如何挥毫。

  只见朋友往备好的砚台里,注入少量的清水,然后,捋起衣袖,轻轻捏住一方墨,在砚池里徐徐地、缓缓地转圈,沿着一个方向,转了一圈又一圈。见我瞧得入神,朋友知道我是个“外行”,便故意笑着考我: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慢磨墨吗?为什么就不能磨得快一点呢?

  见我笑着摇头,朋友磨墨的速度就更加放慢了,像是一边在磨,一边在思忖,过了好一会儿,朋友这才娓娓开口:有句话你听说过吗,叫挥毫如壮士,磨墨如病夫。磨墨的感觉,就应该如此,要尽可能地轻、尽可能地慢、尽可能地柔和。这样做,是借着磨墨的功夫,能让自己的心沉下来,平心静气,慢慢地凝神。若是三下两下,就把墨磨完了,那心还在躁,气仍是浮,纵是提笔写字,神也不定,这就叫荼毒笔墨,对自己也无益……

  朋友的一番话,真是触动了我,原来,一直被我看得极普通、极寻常的“磨墨”,竟也蕴涵着如此深的道理。真是隔行如隔山,一点都不假。我对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感觉,并表示心中着实很钦佩。朋友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还不算什么,你还没有听到更好,更精辟的一句话呢?待会儿再告诉你,你可自己细细体味。

  墨已然磨得恰到好处了。那一方,据朋友说得来颇不易的歙砚,果然发墨如油,墨香袭人。朋友这时候提笔、濡墨,不假思索,在铺好的生宣上,一气贯注、笔走龙蛇,写下了斗大的一个字:磨。待到墨迹干透了,朋友才将字送到我的手上,淡淡说了一句:人磨墨,墨也磨人。这个,请拿回家慢慢悟吧。

  如今,朋友的这幅榜书,被我装裱起来,一直挂在书房,朝夕面对。虽然,我此后并没有临池习字,但那“磨”的力量,感觉还是有的,且分量不轻,也并不表现在“磨墨”一端。想到世事磨人,人总要在磨砺中学会长大、成熟,我觉得自己还是会继续地“磨”下去,期待有能真正明白领悟的一天。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C0004 ■罗 艺 2008-6-3 48257178002CE1734825745C001225C3[A5-罗艺≈B1-高建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