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大地震·时评
3  4  
PDF 版
· 外媒
· 爱情“地震波”
· “应急反应”有多少后劲
· 让历史告诉未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应急反应”有多少后劲
  □戎国强     

  

  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的还在读小学的儿子对他们夫妇俩说:“以后不要给我买名牌了。”

  夫妇俩很意外——从幼儿园开始,他们的孩子就是非名牌不穿的呀。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是:地震灾区的孩子太可怜了!

  夫妇俩一时无语。因为家境比较优裕,对孩子在穿着上的攀比心态比较纵容,没有想到,地震把孩子给“教育”了,孩子的变化又“教育”了大人。

  确实,我们陷入消费主义很深了,无节制的享乐、奢华成了一种风尚,一种价值观。虽然,有人对此不无担忧,也发出不同的声音,但在“物质至上”时尚面前,这种声音太微弱,也太不合时宜,没有多少人愿意听。不谙世事的青少年,自然是消费主义策划人的第一目标人群。

  然而,地震来了。地震以生命和财物的巨大损失为代价,给我们上了一课,使我们痛切地重新理解节俭的传统。

  比如,《周易》有“俭德辟难”之说,意即“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简直就是说给今天的我们听的。

  比如,《尚书·大禹谟》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一般解释是:“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而我理解这是互文,就是说: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应该既勤劳又节俭。勤劳是创造财富,节俭是慎待资源,这不就是“可持续发展”吗?

  比如,《墨子》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今天听起来,不会觉得他是在吓唬人吧?

  历史,有时会跑到我们前面去,在某一个关口等着我们,让我们“温故而知新”。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节俭传统的回归?难说。毕竟,这是被巨大事变刺激起来的“应急反应”,是被巨大灾难激发出来的恻隐之心,能不能转化为常态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与准则,还很难说。更何况,在没有直接受灾的地方,潜规则下的奢华和浪费,依然我行我素。

  对付一时的灾难,我们是可以拼一拼的;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老习惯才是难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时评 A0004 “应急反应”有多少后劲 2008-6-3 48257178002CE1734825745C002D9266[B1-戎国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