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桥梁
3  4  
PDF 版
· ■“禁噪”背后的故事
· 执法局长深夜护考
· 桥梁嘉宾
· ■读者建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6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读者建议
  “禁噪”早公开 工地早调整

  董先生:市政府为中高考学生设立将近1个月的“禁噪”期,的确是件好事。不过我觉得“禁噪”期能不能更早点公布,比如5月24日开始的话5月10日左右就可以公布了,这样,施工单位可以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就能更好地遵守“禁噪”规定了。

  陈祥荣:每个工地都应该有为考生让路的意识,事实上,工地去审批夜间施工的时候就应该知道“禁噪”期限。这个要靠自觉,当然我们也要把“禁噪”公告转达到位。

  “禁噪”要多点人文关怀

  李先生:我觉得现在的“禁噪”在细节上还有提高空间。比如,“禁噪”期间除了报纸上的消息,就没别的宣传了。我觉得可以在每个工地门口都贴上宣传语,比如“请不要给孩子的前程蒙上灰色”、“把1天的停工,献给祖国的未来”等人性化语言,动之以情,不守规矩的人自然就少了。

  邵根松:的确,现在的“禁噪”措施硬性成分多,软性的东西少,这位朋友说到点子上了,这方面确实要改进。

  人人参与才能真正禁噪

  贾女士:其实“禁噪”单单政府行政部门参与还远远不够,比如,我家孩子要高考,楼下的夫妻却吵架吵个不停,这种事情,行政部门就奈何不得了,但对考生来说影响很大。所以“禁噪”期要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才能达到最大效果,政府要有引导意识。

  陈祥荣:这位女士说得很正确,其实光靠哪个部门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人人遵守(规定)、人人监督、人人参与,才能将噪音真正消灭。希望大家都可以从我做起,中高考期间不要发出影响他人休息的声响。

  本报记者 叶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桥梁 A0015 ■读者建议 2008-6-3 48257178002CE1734825745C00401553[A1-叶涵≈B1-温浩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