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大地震·现场
3  4  
PDF 版
· 14好汉湖顶放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了保卫下游百万生命
14好汉湖顶放哨
  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最新数据显示,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3日突破2亿立方米。

  截至6月3日8时,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为736.63米,较2日8时上涨了1.1米;相应蓄水量2.008亿立方米。目前,水利部正密切监视堰塞湖雨水情和堰塞体等情况。

  武警部队日前通令嘉奖水电指挥部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前方指挥部及全体参战官兵。

  6月1日18时许,当天最后一架米-17军用直升机离开唐家山堰塞湖坝顶。这个一度有成百上千人抢险的地方,此时只有14个人留守。当晚,在大部队撤离后的第一夜,除了无法运走的物资和设备外,陪伴这14个人的还会有什么?

  转移:14勇士留守大坝

  18时许,一架米-17直升机带走了最后一批战士。人几乎走光了,大型机械设备也停了,整个唐家山堰塞湖坝上就只能听见燃油发电机拖拉机一般的响声,以及大坝左右两岸山体不停滑坡、碎石互相撞击的声音。这里已不再“人声鼎沸”,空荡的山谷、灰色的河谷让人感觉很寂静。

  随着天色变暗,坝顶上的6名武警官兵和包括张利平在内的2名气象观测人员,开始向大坝左岸山上的帐篷里搬运生活必需品。

  “晚上不住坝上,这里如果来水就太危险,我们住山上。”奉命留守的武警水电部队一总队4支队副政委漆文告诉记者,“山上有帐篷,那里相对安全。”

  从大坝走到帐篷,要先下坝,走一段很陡的乱石路,再爬100多米的山。很快,漆文他们8个人提着电炒锅、水、燃料就上山了。

  临走前,张利平给一台燃油发电机加了油,这是给移动基站和大坝视频监控设备供电的,前者可以保证这14个人能用手机和外界通信,后者保障的是一个实时监控坝底水面和管涌的监视器,设在绵阳的指挥部可以通过这个监视器随时看到坝底水面的一切。

  晚餐:不到10分钟搞定

  爬了20多分钟,穿过一条刚开辟不久的林间小道和一条较宽的机耕道,在一小片倾斜开阔地上,扎着2顶军用帐篷,一顶储物、一顶能住近20人。离这里不远,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帐篷,那里面能住4个人。

  已是黄昏,大帐篷旁的两个发电机,带动着几盏灯和速热开水壶。有几个人想用刚刚带上来的炒锅炒点东西,可发现那口铁锅已经生锈不能用了。

  “今晚就烧开水泡方便面吧,吃点热的。”正在烧水做饭的武警战士代兵说。其他几人立即帮着弄这弄那。

  记者看到,在每顶帐篷旁,都有一个专门放垃圾的土坑。在一顶帐篷里,食品和饮用水都集中在一起存放,统一使用。此外,这里还有两部电话,用来和指挥部联系。

  时近傍晚,天色昏暗,帐篷外一盏白色的灯,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蚊虫。所有人在等待吃饭时身体都不停地晃,以防被咬。即使这样,代兵仍然被咬了几个包。

  不一会儿,方便泡面好了,除了负责监测水文的2个人还没赶回来吃外,其余的人都用最快速度撕开各类包装,向里面加火腿肠、午餐肉、咸菜,三下两下就吃完了。从方便面泡好到所有人吃完,用了不过10分钟,每个人都在用速度和蚊虫“赛跑”。

  夜宿:到处都是蟑螂、蚊子

  “滑坡晚上听起来就像是放鞭炮一样。”下午一名武警战士在临撤离前告诉记者。起初并不相信,但整整一夜,记者果然被这种鞭炮声惊扰着。

  不到22时30分,由于受到优待,记者与负责气象观测的张利平和同事共3人睡进了小帐篷。睡前,张利平用半个小时才把钻进帐篷的各类蚊虫打扫干净,由于用了驱赶蚊虫的喷雾剂,帐篷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香味。

  “我们每晚都这样,习惯了,睡吧,明早4点半我还要汇报气象参数呢。”

  张利平躺下后,记者仔细地看了看他刚刚打扫的“战果”: 山蚂蟥、长腿蚊子、大小蛾子、拇指般大小的蟑螂应有尽有,足足有数十只!张利平的同事告诉记者,即使是这样,还会被“漏网之虫”袭击一整夜。

  很快,累了一天的俩人就睡着了。而山里不断降低的温度、蚊虫隔着帐篷网窗的疯狂进攻,以及鞭炮声一般的山体滑坡,让记者很难入睡,于是开始对这14个人和前几天连续奋战在坝上的成百上千人产生了由衷敬佩。

  熬到后半夜,记者终于睡着。可是美梦不长,就到了张利平他们起身执行气象观测任务的时候。

  使命:监测数据每小时一报

  2日4时30分,张利平用手机设定的闹钟响了,他和同事迅速起身穿好衣服,拿着手电筒钻出帐篷。记者紧跟其后。

  在夜幕笼罩的深山中,手电筒的光显得微不足道。张利平和同事对道路已经很熟悉,走得飞快,直奔坝上的工作帐篷。15分钟后,两人来到帐篷周围,仔细读取了风力风向仪、降水测量仪、气压温度仪等数据,进行了能见度目测,然后立即将这些数据通过手机进行了汇报。

  张利平告诉记者,自己的使命很“简单”,刚才的汇报每天都要在早上5时前完成,白天几乎要做到每小时一报。

  就是在那座山的半腰,原本有两个村子和一所小学。大地震过后,滑坡把所有这些都卷入了地底,并深深地掩埋起来。武警战士在挖泄流槽时,挖出了不少小学语文和数学课本,还有10多具遗体,大量的牛羊鸡狗。

  7时,太阳出来。绵阳市水文局的绕西平和黄令,在几名武警战士的陪伴下,开始在坝顶、坝底各处巡查水文情况,检查有无出现管涌,以及泄流槽的状态。每天8时30分和20时30分前,两人必须巡查一次管涌、泄流槽。从坝顶到坝底,每次都要爬上爬下好几百米,是个累活。水文情况白天要每小时监测,关键时刻还要增加密度。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现场 A0003 14好汉湖顶放哨 2008-6-4 48257178002CE1734825745D004F8F2C[B1-蒋梦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