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大地震·现场
3  4  
PDF 版
· 唐家山悬湖溃坝可能性增加
· 折翅雄鹰仍无音讯
· 青川堰塞湖首爆成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记者目击——
青川堰塞湖首爆成功
■本报记者 葛晓娟 刘雪松/文 董旭明 梁臻/摄
  仿佛一夜之间,情牵地震灾区的人们熟悉了一个新名词——堰塞湖,那个如悬壶提顶般令人揪心的名词。

  昨天是位于青川县关庄镇上游的石板沟堰塞湖炸堤泄流的日子,一大早,青竹江下游帐篷区就开始再次进行紧急疏散。作为志愿者,我们跟随担任运送炸药任务的济南军区猛虎师装甲团的官兵,越过泥石流湮没的村庄的公路,乘着冲锋舟,几经周折来到石板沟堰塞湖爆破点,亲眼目睹了堰塞湖上下的场景,目睹了堰塞湖爆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瞬间。

  沿关庄蜿蜒而下的青竹江,上游连着东河口、石板沟、红石河等3个因地震而引发的堰塞湖。5月30日,我们曾翻过几道山梁,目击了石板沟堰塞湖上游惨不忍睹的情形。

  从红光乡小荆村往下走,越过一道山体滑坡的屏障,再往下,去年,新建的公路现在已消失了。我们的脚下,是一片清绿色的江,江上漂浮家具、木料等,不远处,还能隐约看到被淹入水底的农居屋脊。

  同为志愿者来到红光乡为受灾群众运送粮食的小伙子李天明告诉我们,这里其实不是江,而是一条小溪,下游的山体滑坡,两边高山上的泥石流堵塞了河道,使得上游的水排不出去,所以形成了湖。李天明从小就生活在这一带,他比划着告诉我们,现在的水面,至少离湖底有四五十米深。

  我们再翻过几道山梁,眼前湖两边的高山,果然光秃秃一片。在离小荆村约三四公里的一个地方,我们看到身旁的两座几百米高的山梁,齐刷刷被削去一半,各自的半片山体将河道淹埋成一个长长的天然石坝,人们可以从山的这边,走到另一边。

  两顶军用降落伞挂在不远处的树枝上,表明地震过后,这里曾经有过救援紧急空投。

  前天,在距离爆破点约一公里处,猛虎师装甲团的官兵在这里清理出大半个球场大小的平地,用石灰划出了一个直升机降落点。猛虎师装甲团刘干事告诉我们,这是直升机用来运送专家和装载机降落的地方。

  昨天一早,刘干事带着我们随运送爆破器材的官兵一起,从下游逆流而上,先是乘冲锋舟越过东河口堰塞湖,接着在一处接一处的泥石流群中翻过几道梁,来到了石板沟堰塞湖指定爆破点。

  形成东河口堰塞湖的,是一个方圆约两三公里的盆地。红光乡东河口村的四个自然村社组,就被淹埋在这片四面环山的泥石流冲击而成的盆地里。建在山坡上的东河口村小学,如今

  只剩下一根国旗的旗杆,从东山连接西山的电线杆,在这片堰塞湖区只露出大约一米高的杆尖。

  过了堰塞湖,就是连绵的泥石流,还有泥石流下倒塌的房屋。越过这些泥石流,阵阵动物腐尸的恶臭呛得人一个劲地直反胃,即使是捂着鼻子,也挡不住持续扑鼻而来的臭味。官兵们一人扛一箱24公斤的炸药,行走随时都会被泥石流击中,滚下江去。他们中偶有战士摔倒在地,也会死死地把炸药抱在怀里,生怕压在坚硬的石头上,酿成新的灾难。整整3吨炸药,官兵们间隔5米左右的距离,一人扛着一箱,从起运到运送爆破地点,只用了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担任爆破任务的是武警水电部队第三总队的十几名官兵。他们将运送进来的雷管、炸药等爆破器材,固定在相应的位置,然后组织清场。这是他们首次在青川县境内的堰塞湖实施爆破泄洪,随后将有大型机械进驻石板沟堰塞湖进行开挖。按照规定,方圆1.5公里范围内实行警戒,严禁人员进出,禁止一切火种进入爆破区域。

  傍晚6时24分,指挥员一声“准备起爆!”石板沟堰塞湖面,升起几道闪电一样的亮光。紧接着,3吨炸药的爆破声响彻云霄。爆破成功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现场 A0002 青川堰塞湖首爆成功 ■本报记者 葛晓娟 刘雪松/文 董旭明 梁臻/摄 2008-6-5 48257178002CE1734825745E004B5CA0[B1-张亚文];钱江晚报a00022008-06-05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