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大地震·大特写
3  4  
PDF 版
· 唐家山堰塞湖化险为夷
·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贺电
· 唐家山:最后大撤离
· 指挥中枢“决战”打响
· “好多年没看到这么大水了”
· 干涸的细流变成浊浪翻滚的大江
· “飞流直下”直逼“李白故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唐家山:最后大撤离
  6月9日夜晚,对于所有在唐家山抢险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终身难忘的夜晚。

  这一天18时41分和19时56分,解放军爆破专家成功地对泄流明渠下端的顽石进行了爆破。爆破过后,洪水流速加快,险情得到缓解。

  清晨,人们惊讶地发现,9日晚上流量每秒只有七八十立方米的泄洪渠,一夜之间已经变得像黄河壶口瀑布一样壮观。随着湖水的下泄,堰塞湖水位正在不断下降。

  10日10时,上游水位回落到740米以下。12时,水位继续下降到736米。17时左右,水位介于720米至721米之间。抢险部队中,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鉴于险情已基本排除,为确保人员绝对安全,唐家山抢险总指挥、副总参谋长葛振峰决定,全体抢险人员当日全部撤离唐家山。

  峡谷中,直升机排队接人

  上午10时,抢险人员开始收拢集结。指挥部决定,直升机采取跟进飞行的方式,缩小间隔时间,在坝顶装完人员后,分别运送到绵阳和北川县擂鼓镇。10时15分,一架“黑鹰”直升机降落在坝顶,飞行员跳下来,对地面指挥员比划着:“上来15个人。”武警水电部队15名战士鱼贯而上,唐家山大撤退正式拉开序幕。

  被战士们称为“巨无霸”的“米—26”在撤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巨无霸”每次可以装载100多人,是其他直升机的10倍。

  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运送,到15时左右,400多人的抢险队伍已经只剩下了40人,大批抢险物资和一些机械设备也随机运出。坝上显得安静了很多。

  唐家山,我们还会回来

  武警水电部队的一名少校早上起来,就在指挥司机们,把各种推土机、挖掘机开到一块相对安全的空地上,排成了三排。有人上去用油漆在车门上写下标号,“这些大型机械装备都带不出去了,先放在这里,等路通了,我们就来把它们开回去。”他说。记者数了数,除了报废车辆,遗留在现场的大概还有32台履带式挖掘机和推土机。

  工兵团的战士们格外小心。还有好几箱没有用完的炸药和82无后坐力炮炮弹。按照规定,这些危险品也需要运输出去。

  各个营地都在拆卸帐篷……

  几个坐着不动的人

  说他们不动,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工作,只是说他们没有收拾自己的行李。

  爆破专家组组长刘建永坐在他的帐篷废墟旁沉思。就在昨天,是他带着专家组实施了两次“松动爆破”,成功地炸掉那块卡口的巨石,使出水流量一下子从50立方米/秒增加到了现在的6000立方米/秒,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刘建永要求最后一个撤走,“万一还有需要我们炸的呢,有我在,也许方便些。”刘建永说。他留下了,几名专家也留了下来。

  武警水电部队的通信科长龚军仓也没有动。“我必须在,我要先走了,通信全中断,还不全乱套了。”龚军仓说。在唐家山,虽然与世隔绝,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资讯却非常发达。在这里,除了有海事卫星电话、电台、手机和对讲机等多种通信手段,还可以上网,而且还是宽带,可以传输图片和视频。

  坐着没动的人还有几个:上将葛振峰、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中将,几名参谋人员和几名留守人员。

  15时左右,当 “米—26”再一次在峡谷前方出现时,最后一批建制救援部队登上了直升机,葛振峰把手一挥:“你们先走,我断后。”“请全国人民放心,绵阳是安全的,唐家山抢险,成功了。”葛振峰说。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大特写 A0008 唐家山:最后大撤离 2008-6-11 钱江晚报a00082008-06-11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