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大地震·特写
3  4  
PDF 版
· 我们不再害怕
· 小语阳不寻常的一个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们不再害怕
震后一个月灾区群众生活基本稳定
  在取得抢险救人阶段性成果后,目前抢险救灾已进入以安置受灾群众为主要任务的重要阶段。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个月之际,新华社记者从部分重灾区一线发回报道,展示了当前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

  安县:

  通往高川乡的道路最后打通

  记者李骥志、何丰伦报道:经过20多天的奋战,来自二炮部队的500名官兵11日终于打通了通往高川乡的道路。这条路总长18公里,其中有近8公里被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堵塞。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灰色小路高高低低挂在山腰,一侧是仍在沙沙落石的峭壁,另一侧是正在进行堰塞湖泄流的深渊,三四十台大型机械在狭窄的山路上忙碌着。

  山里的老鹰岩堰塞湖是汶川地震形成的高危堰塞湖之一。据介绍,在水利专家的指导下,二炮部队的官兵正在进行泄流疏导工程。由于此前道路不通,他们每天要乘直升机飞到坝顶,通过人工开渠。

  高川乡党委书记郑文平说,道路虽然开通了,但是路况不好,只能作为通行大型机械的便道,居民返乡仍需谨慎。

  绵竹:

  婴儿终于可以洗澡

  记者宫一栋、王攀报道:在绵竹市景观大道旁的灾民安置点,年轻母亲黄青燕正在英国“救助儿童会”提供的一个婴儿洗浴房中给她的双胞胎大双、小双洗澡。40平方米的白色帐篷里,香皂、消毒液、爽身粉一应俱全,志愿者们忙着消毒澡盆、更换热水。

  “这是这么多天来给孩子们洗得最痛快的一个澡,”黄青燕一边给小双擦着,一边笑着说,“比在帐篷里擦澡要方便多了。”

  在地震发生后,“救助儿童会”派了20多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到成都,现已在绵竹、德阳等地搭设了5个儿童活动房和5个婴儿洗浴房。“这些都是安置点缺乏的项目,所以家长和孩子们都很欢迎,”救助儿童会的公共卫生官员努热燕说。

  都江堰:

  活动板房让灾民满意

  记者韩世峰、傅琰、郭嘉轩报道:都江堰市的援建队伍昼夜施工,在灾后一个月时间里,完成搭建活动板房22431间,已建成配套设施的有5798间,交付使用的有1912间。据介绍,整个都江堰市将建板房11万余套,安置受灾群众37万余人。

  记者来到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受灾群众安置点。在一间板房里,记者见到了正在休息的幼儿园老师代永霞一家人,他们6月3日搬进了这个彩钢加芯活动板房。“现在住板房好多了,以前住帐篷,好热,气都喘不上来。”代永霞说。他们一家四口人和一个外人共住19平方米的板房。

  记者在这个安置点看到,这里有开水供应,有矿泉水,居住者可以在规定时间里洗澡。在爱心超市里可买到平价商品。有简易医院,设有心理咨询室。最有人气的当属文化活动中心,一些孩子在阅览区看书,有人在运动区打乒乓球,还有一些人在收看电视节目。

  汶川映秀镇:

  为遇难者举行追悼会

  记者曾志坚、叶锋、赵叶苹报道:作为震中,坐落于狭长峡谷中的汶川映秀镇12日在忙碌两件事情,一是为遇难者举行追悼会,一是准备迎运失事直升机遇难者遗体。

  紧挨着镇区南端的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正午太阳的直射下尤为肃穆。持续了10余天的焦急继续在这里蔓延。继10日找到失事直升机后,为运回18位遇难者遗体的各种努力正在这里部署。由于失事地点谷深崖高,树密雨多,不通道路,运送行动极为艰难。目前,运送行动已分为6个营地,分段接力进行,上山参与遗体运送人数已达1000余人,预计遗体将于13日运抵映秀镇。

  下午2时28分,各路抗震救灾部队和当地干部群众聚集在映秀镇渔子溪村的汶川地震映秀遇难者陵园,举行追悼会。人们敬献花圈、花环,沉痛哀悼遇难同胞。山脚下,机器轰鸣,一片忙碌,数十排建成和在建中的蓝顶活动板房熠熠闪光。一位在小卖部前招揽生意的女店主告诉记者:你们会看到一个更秀美的映秀。

  北川:

  北川中学基本恢复教学

  记者董素玉、林艳兴报道:6月12日,北川中学的师生们已经在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复课24天了。走在这个重生后的校园里,除了一顶顶新搭建的帐篷和整齐排列的活动板房,已经很难看出它和其他校园的区别:课堂上书声朗朗,课间时候女生们三五成群地说着悄悄话,男生们在球场上追逐着他们喜爱的篮球。

  “学校基本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与震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北川中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凝聚力,大灾把我们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何兴华老师感慨地对记者说。

  “刚来这里的时候,学生们的情绪很不稳定。一次上课时只发生了很小的余震,一个男生就从二楼跳下来摔伤了。”一直在长虹培训中心为学生们做心理辅导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高岚告诉记者,“现在,情况好多了,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安下心来学习了。”

  汶川:

  5名战士在灾区光荣入党

  记者唐召明、王洋报道:6月12日,济南军区“铁军”炮兵团5营在阿坝师专的钟楼废墟前举行了入党仪式,5名战士在汶川县地震灾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位于汶川县城南部的阿坝师专在地震中遭到破坏。5月12日地震发生后,“铁军”炮兵团以最快速度从河南洛阳开赴四川,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泥石流频发的千里生命线,进入汶川县城。深入广大农村灾区,为群众运送救济粮食,运送药品,搭建帐篷,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受到灾区群众的极大爱戴。

  当天,武警部队汶川医疗队在队长、武警四川总队医院院长康宁的带领下,继续深入到芤山、萝卜寨、西羌等村寨送医送药。仅一天的时间就为受灾群众巡诊巡治200余人次,救治伤员10余人,开展手术2例。同时,医疗队还在乡村卫生院设立了医疗点,为村民注射疫苗。

  彭州:

  受灾居民重聚街头

  记者朱旭东报道:12日,在彭州市小鱼洞镇和龙门山镇,不少居民开始重新聚在街头喝茶聊天,消失一个月的休闲气氛正一点点一丝丝回归生活。

  在小鱼洞镇,尽管街对面的危房正在拆除,二三十个乡亲安然坐在街边,品一杯清茶,抽一支土烟。龙门山镇镇长宁顺轩说,喝茶抽烟叶,是当地人几百年来养成的习惯,可以借机和乡亲聊天沟通感情。

  烟叶是彭州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本地人都喜欢抽,有些人还喜欢把花椒卷在里面抽。“四川人都很休闲,如果不发生地震,他们会过得很安逸。”宁顺轩说,地震一个月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救助非常及时也比较到位,人们的生活逐渐转入正轨。“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老百姓很坚强,我们乐意看到这一幕。”

  绵阳:

  街上标语传心声

  记者朱立毅报道:12日,绵阳城刚刚下过一场小雨,但中午还是显得有些闷热,随处可见的红色正在诉说这座城市刚刚有过的不寻常经历。

  在一家商店的门口,红横幅上写着:“别怕,我们一直在你身边。”在一辆疾速驶过的越野车上,粘着红色的不干胶贴:“绵阳人民感谢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一座路边的巨幅广告牌换上了红色的表白:“我们永远挚爱着这片土地。”

  在一家药店的门口,挂出了一条红色的横幅:“我们坚决不涨价”;在一家火锅店门前,如辣椒般火红的横幅上宣告:“即日起本店正常营业”。放眼望去,一幅幅巨大的红色标语出现在绵阳城中:“从我做起,生产自救,建设家园”“美好家园,从头再来”……

  绵竹汉旺镇:

  我们不再害怕

  记者朱峰、秦亚洲报道:14时28分!由于“5·12”大地震的发生,绵竹市汉旺镇广场钟楼上的时钟永远定格在这一刻。一个月后的同一时间,当记者再次来到汉旺镇时,这里的人们又刚刚经历了一次紧急疏散。上游堰塞湖的洪峰恰好在14时至14时30分之间通过,镇上的群众被安置到安全地点,部分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14时30分,广播里传出“洪峰已通过,警报解除”的声音,群众有序回到各自的地点,生活恢复平静。

  50岁的李永华开始坐在帐篷前的板凳上乘凉。他的右腿打着石膏,是地震时留下的创伤。“这腿马上就好了,石膏过几天就拆,不碍事。”

  对于5月12日当天的惨状,李永华已不愿多提,他已经慢慢习惯了震后生活,“政府送了大米、油,还有补贴款。我们现在不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特写 A0014 我们不再害怕 2008-6-13 48257178002CE173482574660058C0C3[A1-新华社稿≈B1-逯海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