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大地震·现场
3  4  
PDF 版
· 两堰塞湖成功爆破
· 救灾特别费竟用来买名牌鞋
· 为防次生灾害
· 汉中机关带头拆帐篷
· 灾后重建以交通为首
· 失事直升机遇难者遗体启运
· 绵阳市民重返家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6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绵阳市民重返家园
  绵阳,一夜“醒”来。

  12日早上,小雨,记者走上绵阳街头,看到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街头熙熙攘攘,人们赶着上班、买菜、吃早餐。三分之一淹没线的标志犹在,但路上已经车水马龙;防洪的沙袋犹在,但鳞次栉比的商店纷纷拉开卷闸门恢复营业。涪江两岸,市民在悠闲地散步、遛狗;富乐山上,帐篷正被陆续拆除……

  仅仅在一天前,绵阳还是一座空城,静悄悄的楼房,空荡荡的马路,警戒线前站着警察与民兵。一入夜,到处是黑暗与沉默,只有凄冷的灯光照着涪江。这座西部名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经受了八级大地震与2.4亿立方米“悬湖”的双重考验。

  绵阳市城区固定人口是80.8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城区共有约130万人,由于余震和堰塞湖的双重威胁,市民或投亲靠友,或撤离到地势高的安置点,城区剩下的人口为30多万,近100万人离开了绵阳城区。

  三轮车、摩托车 回家像搬家

  11日上午10时,记者在绵阳韩家脊的疏散群众安置点看到,原本住得满满当当的帐篷一下子空了起来,帐篷外面,居民们忙着收拾铺盖、桶等生活用品。运输工具也是五花八门,有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私家车。有的居民因为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将床、沙发等搬进了帐篷,离开的时候,简直就像搬家,要一辆货车才装得完。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终于可以放心回家了。”为了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各个安置点还特意准备了公交车,帮大家搬东西和送到家门口。

  在安置点,一有居民离开,空出了帐篷,工作人员就开始把帐篷里给居民们准备的简易木床收起来,搬到统一的地方堆放。此外,帐篷等物品,相关部门也正在进行清点,最终将拆卸下来,统一保管,以备不时之需。

  居民们离开后,地面上留下的纸屑、果皮等垃圾,环卫工人迅速对其进行了清理,并对集中处理的垃圾进行消毒。

  绵阳终于挺过来了

  “终于可以回家啦!”在富乐山,王朝福抱着孙子王垣皓说,孩子在11日刚满一周岁,生日是在帐篷里过的。

  先是避余震,后来躲洪水,王朝福一家离开游仙区沈家坝富乐小区的家,已有20天。10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洪水过绵阳,王朝福与众多市民走出帐篷,到涪江桥上看洪水,颇有些震惊:“头一次看见这么大洪水!”

  富乐山是绵阳市撤离群众的重要安置点,漫山遍野均是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帐篷。11日起,人们陆续返回家中。来自游仙区的谢成东正冒着零星小雨收拾帐篷,他说:“绵阳经受了洪水考验,绵阳的新生活已经开始。”

  在海棕路,29路公共汽车满载乘客缓缓驶出站台,司机宋思满喜笑颜开,他说:“我们这条线已经停开一段时间了,现在恢复正常了。”

  连接涪城区与游仙区的涪江大桥下,绵阳市交警直属一大队的邓洋正在忙碌地指挥交通,他说,这一段此前是三分之一溃坝淹没区,几乎没有车辆通行,12日一大早,这里车流量就不断增加。“我们的绵阳终于挺过来了!”

  面馆老板的坚持

  涪江的水势较洪峰来时已经平稳,但依然浑浊,缓缓向下游流去,防洪堤上,市民们在散步、聊天,穿着时尚的年轻姑娘,开始结伴逛这里的精品商店。

  距离涪江不远的南河东街,一家名叫“玉竹奶汤面”的饭店顾客盈门,老板周洪自豪地说:这条街是二分之一溃坝淹没区,虽然不在撤离范围内,但街上只有他们一直坚持营业,总得给没走的人一个吃饭的地方。

  记者在这里吃完早餐,但是周洪执意不让记者付钱:“你们这些天一直守在绵阳这座空城里,很辛苦,我请你们吃面。”

  地震发生后,生意清淡,他受到一些损失,但现在一切正在恢复正常。“绵阳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的!”他说。 据新华社、成都商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现场 A0013 绵阳市民重返家园 2008-6-13 48257178002CE1734825746600474B0B[A1-新华社稿≈B1-刘雪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