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3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邱光华 我是周总理选的飞行员
· 王怀远:
· 陈林:
· 张鹏:
· 李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邱光华 我是周总理选的飞行员
  5月31日,51岁的邱光华执行了他的最后一项飞行任务:运送防疫专家进入理县。返回途中气候突变,飞机失事,这位特级飞行员和他的战友们,以及机上的受伤群众,坠落在山谷之中。

  我是周总理选的飞行员

  邱光华

  “我能做的就是救灾!”

  其实,邱光华的老家离震中汶川很近,“直线距离也就五六十公里。”家里还有父母和2个弟弟等多名亲人。地震以后,通讯中断,没法了解家里情况的他只好守在电视机前,希望得到家乡的消息。

  就在地震后第2天,邱光华接到命令前往北川、绵竹和都江堰侦查灾情。没有过多考虑,只准备了10分钟,他便带领机组人员起飞了。这一天他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家乡和亲人的消息。邱光华说:“这是天灾,没办法,我只能干着急,帮不了家里,只有靠当地政府。我能做的就是救灾。”

  14日,邱光华奉命前往家乡茂汶侦察灾情。当他飞到茂汶上空,家乡已是满目疮痍。他想:完了,我家全完了,人肯定被埋在下面了。落地后,他见到了带人前来向部队汇报灾情的弟弟。弟弟告诉他,家里房子垮了,好在父母亲人都活着。邱光华终于安心一点,这时已是地震发生后的第5天。

  “有需要的时候就上!”

  即便是谈到家里的受灾情况,邱光华依然显得非常平和,因为这是一名老飞行员,心理素质相当出色,他脸上的那种微笑是多年在天空的惊涛骇浪中历练出来的。

  只有当邱光华提到自己是周总理亲招的第一批8名少数民族飞行员之一时,脸上才会显露出更多的激动,以及一种强烈的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老邱一直说:“作为一名军人,作为被周总理招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要对祖国做一点贡献。看到老百姓的房子倒得那么严重,多救些人对我们也是一点安慰。所以不考虑自己的事,有需要我们的时候就上!”

  迄今邱光华已经飞行了35年,曾为国家领导人驾驶过专机,参加过云南地震和雪灾的救灾工作。他的飞行时间在整个陆航团都是前几名。再过11个月,他就要退休了。但在救灾期间,他和其他年轻机长一样执行着大强度的任务,清晨6点就出发,有时工作到晚上8点。他每次执行完一趟任务回到机场,就赶紧到停机坪上的大巴上休息,保持体力和精力。他说:“在这种大灾面前,我们老飞行员要是稳定不住军心,对年轻飞行员的影响肯定比较大。”

  操作技术发挥到极限

  陆航团飞行员们的家离机场很近,还不到1公里。但自从12日地震以后,所有人都没回过家,吃住都在部队的帐篷里。

  邱光华说,这次救灾对陆航团就像是战争一样。平时训练的时候,每次起飞前需要一个小时做准备。这一次,从拿到任务书到起飞最短5分钟,最长10分钟。机组往往是只知道飞行高度就出发,上天以后再自己观察天气和地形条件。

  而这次灾区大部分分布在山里,这位特级飞行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连说了两句“相当恶劣”来形容当地的气象和地形条件。

  他说,峡谷里的气流是扰动气流,也就是气流不稳定、风是乱的。这样的气流会破坏直升机的空气动力结构。一旦遇到这种气流,飞机就容易出事故。而如果直升机的螺旋桨挂到山谷间的电线,那就一定会机毁人亡。但是直升机起飞时,飞行员没有任何相关资料。峡谷里的气流是怎样的,哪里有电线,是否能够降落,降落在什么位置等一切问题都只能靠机组人员用眼睛观察,没有任何的辅助设施。

  因此,邱光华在每次飞行任务中,都和机组所有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天气和地形的极限条件下,将飞机性能和操作技术发挥到极限。

  只是,最后的这次飞行,邱光华和他的战友们终于没有能在突然变化的恶劣气象条件中飞回来。

  我们,只能由衷说一句:一路走好,在天堂,飞的更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3 邱光华 我是周总理选的飞行员 2008-6-16 钱江晚报c00032008-06-1600034;钱江晚报c00032008-06-1600016;钱江晚报c00032008-06-1600018;钱江晚报c00032008-06-16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