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7版:人文·文化惠民
3  4  
PDF 版
· 一个厂区的精神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巨化电工黄凯愚等讲述:
一个厂区的精神生活
  瘦高个、一头长发;一副金丝眼镜、一件充满艺术感的红色T恤,尽管事先已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当黄家的门一打开,当黄凯愚现身的时候,记者的心里还是一叹:搞艺术的!大型国企的普通电工和衢州市有名的小号手——这两个身份在电化厂倒班电工黄凯愚身上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但这放在巨化这个大背景中,这样的结合并不奇怪,而显得很自然。因为巨化有自信、有能力出这样的人才。

  6月16日上午8点多,在衢州巨化热电厂修配车间起重班的会议室内,起重班班长朱健向记者讲述着已执行10余年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起的作用,“荣誉背后就是现实的考虑。企业文化搞好了,人的素质提高了,生产安全就有保证,就可以避免事故,那么不仅奖金可以不扣,还有奖励。反之,如果你出了事故受伤回去,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自己都不好交代!”他的背后是这个班所获得的一系列荣誉证书。

  衢州南郊,巨化迎来了自己的50岁生日。这个占地7.3平方公里、有着近2万员工的大型企业,这个产业工人聚集、时代特征鲜明的空间,这个文艺氛围浓厚、早已探索文艺惠民的厂区,在记者面前徐徐展开。

  倒班电工:

  我感受到了别人的尊重

  这是一个面积仅有60多平方米的家,采访之前,巨化电化厂员工黄凯愚已把前几年获得的获奖证书都找了出来。在巨化乃至衢州,黄家颇有名气。

  不谈电工这个本职工作。黄凯愚翻开了一本证书,这本证书表明,因为在音乐特别是小号方面具有的专业水平,他被衢州的一支部队正式聘请为“文艺工作辅导员”。黄凯愚对记者说,“部队的人把证书送到厂里的时候说,这样的事这些年在团里甚至师里几乎没有过!”虽然这是几年前的事了,但黄凯愚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还是有点激动的。因为在他看来,这份别人给予的荣誉和尊重是在本职工作中不能获得的。

  1987年黄凯愚一个人从龙游来到巨化工作,第二年就加入了厂管弦乐团,慢慢地就钻了进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事音乐让我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更被人尊重。”而厂里对他的业余爱好也很支持,他至今还记得厂工会派他到外地公费培训的事,“一次是在萧山,两次是在杭州,请的都是专家级人物。”

  “音乐让我感受到了别人给予的尊重,比如别人请你去辅导,请你参加一些活动,当上了‘文艺工作辅导员’就是最好的例子。”黄凯愚自信地说。

  而这些年与音乐界顶尖人物的不断接触让黄凯愚在价值观、人生境界方面也得到了洗涤。他说,感觉一个人到一定层次后,想法都会不一样,这些在日常工作是绝对碰不到的。

  音乐带给黄凯愚不仅仅是外表和气质的变化,他认为学了音乐以后自己的思路很开阔,考虑问题也会呈现出发散性思维。而且,与许多恨不得自己的小孩什么都学的家长不一样,他对儿子黄今的要求是什么都学一点,但没有硬性规定说一定要某样东西,因为在他看来,学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前几年考上衢州市公务员的许多人都是巨化的职工。虽然他们刚开始可能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因为从小就在巨化较好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再加上自己的后天努力,所以他们在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巨化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吴坚对记者说,公司电视台一个扛摄像机的年轻人考进了衢州一个区的宣传部,当上了一名秘书,而前段时间再次遇到他的时候,他已当上了镇长。

  “文化高地”上的

  老人和年轻人

  6月15日傍晚的巨化,衢化宾馆边的公园内,许多巨化员工在河边下棋、散步、练舞。而在早上,这样的场面同样会出现。如果说巨化的生产区充满了大工业特有的气息的话,那么在巨化的生活区,文化味处处弥漫。由于巨化对文化一贯以来的重视和扶持,及巨化人自发形成的文化氛围,如今,这里已成为金衢地区的一块“文化高地”,巨化人自然也是享受到了众多好处。

  回到当天晚上的黄家。黄凯愚的儿子、1994年出生的黄今已经像一个小大人。客厅茶几边放的《品三国》、《三国志》、《外国短篇小说选》等书籍他都读过了。当记者说起初中政治课里的一些内容时,小伙子立即敏感地坐到了记者的身边,认真地听了起来。这个在巨化浓郁文化氛围,在艺术之家成长起来的巨化下一代略带腼腆地告诉记者,因为跟着家里人学了打鼓和唱歌,读小学的时候经常上台表演,这让他感到很自豪。

  在巨化成长起来的孩子已经感受到了浓厚文化氛围带来的好处。巨化文联副主席赵中健在聊天的时候兴奋地说起了一项名为“中小学生暑期征文书画比赛”的活动。这项连续举办了16年的活动虽然几年前停办了,但给巨化的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名公司员工的女儿从小作文就写得很好,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现在她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到今天她还念念不忘这个征文书画大赛!”而现在,巨化的小学、初中、高中还在举办一项名为“金秋音乐会”的比赛,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

  从小受到文艺气息的感染,让不少巨化子弟考进了美院。在聊天的时候,赵中健等人时不时地会说某某某的孩子考进了中国美院的哪个系。

  位于居民小区一隅的巨化老年大学内,常务副校长林清平的桌子前放着一叠报纸,这是老年大学为建校15周年而出的专辑。报纸的一面是学校各个学习班(队)的学习情况,另一面是学员的作品展示。“到今年学校已办了15年,而有的学员也学了15年!”文质彬彬的林清平翻着花名册对记者说。

  这名学了15年的“老大学生”叫马肇娴,今年已70多岁。15年间,她的课程涉及到大学的各个班,“上了药膳食疗班,我懂得了自我保健;上了健美班,我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而学了英语,让我有了另一种人生体验。”

  “学外语的人有的因为小孩在国外,有的因为家里的孙子、孙女刚上学,对他们来说,学外语很实用,很现实。”林清平说。

  星期一早上的老年大学人不多,很安静,排舞厅里,10余名妇女正在练舞,她们将代表衢州市参加省里的一个比赛。林清平指了指其中一名舞者小声对记者说,其实她们都已经退休了。记者一惊,因为这些舞者中的大部分人看上去只有40多岁,而且精神状态很好。

  老年大学前段时候办了一个建校15周年座谈会,一名叫王美芳的老员工说,是老年大学让其摆脱了退休后的失落感和被遗忘感。

  

  6月15日的傍晚时分,当记者参观完厂庆50周年展览,走出纪念馆馆大门时,一群巨化子弟正在夕阳下打篮球。在车里等待的同事已看了一会儿,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这群孩子打得不错,而且很守规矩,“一犯规,就主动把手高高举起,丝毫没有一点用强力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孩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这群巨化子弟在夕阳下的这一细节,既是这个大型国企下一代素质的最好写真,也是文化给巨化带来的深远好处的最好写照。

  本报特派记者 裴建林 本报衢州专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惠民 D0007 一个厂区的精神生活 2008-6-17 钱江晚报d00072008-06-1700008;钱江晚报d00072008-06-1700006;钱江晚报d00072008-06-17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