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人文·生命新闻
3  4  
PDF 版
· 灾区归来谈医德
· 精彩语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灾区归来谈医德
6位抗震救灾英雄代表昨做客本报
  浙江省医疗防疫救援队被国家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卫生系统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昨晚,本报邀请6位一线归来的医务工作者做客本报网络版(http://qb.zjol.com.cn),交流灾区惊心动魄的救援经历和感动瞬间,深层思考医德和医患关系的升华。

  网络视频直播嘉宾:

  夏时畅:省卫生防疫救援队总队长、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刘立群:心理干预队领队、浙江省卫生监督局党总支书记;

  洪朝阳:医疗救援队一队队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王旭初:医疗救援队队员、杭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李 霞:当年参加抗击非典,此次参加医疗救援队的一线护士; 叶灵娟:救护车队驾驶员。

  李 霞:

  是抗击SARS的勇气

  让我走进灾区

  一边,不断有石块“哗啦啦”掉落在车顶;一边是万丈深渊和滚滚江水;面对险境,作为一名女护士,说心里不害怕是假的,但想到前方废墟中的“父母、姐妹、孩子”在等着我们的救治,就顾不得害怕余震的危险了,心中有一股因爱而敢于牺牲的勇气。

  这次去灾区是我主动要求的。这可能是2003年那场SARS带给我的勇气。记得我刚进入SARS病房第一次给病人脱机吸痰时候,痰液喷得我满脸都是。当时我想完了,因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中病毒是最多的,但是我没有停下来,因为我知道痰液不吸出病人会窒息死亡。最后我们医护人员共同打赢了SARS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80后的我们是坚强、独立、富有责任感的,在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平时在医院你们可以见到可爱的、温柔的护士,在灾难的战场上你们见到的是勇敢的、坚强的白衣战士。

  洪朝阳:

  要医术,更要勇气和爱心

  也许平时在医院里,患者更多地认医生的技术,同行之间也多暗比论文数量。然而去了抗灾第一线17天,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职业更需要勇气和爱心。

  5月13日晚上接到命令,第二天清晨就出发了。在江油中医院我们建立了临床医疗救助点。整个医院没有一间像样的房间,全是危房,我们在废墟上展开救治,一天半时间总共救治了三百多人。我们时时刻刻承受着生命危险,但却给灾区伤病员带去了一份份生的希望,在他们眼中我们看到了感恩的泪水,这在平时医疗工作中很难看到的。让我对今生选择这个职业无怨无悔。

  之后的几天中,我们医疗队又选择了阔达乡,那是条件最差的一个救助点。抽烟的人都不敢用打火机,怕引来爆炸。但我们还是给自己定了4个任务:第一救治伤员,送医送药到村里每户人家;第二开展宣传教育;第三和部队一起搜救;第四慰问疏导受灾群众。

  条件确实艰苦。危险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大概6天中只吃了两次米饭。没有洗过一次澡。我们带着行军帐篷都是睡在地下,遇到下雨帐篷都是湿的。许多天,我在里面只能睡一个小时。但是白天我和队友们照样坚持抢救伤员。没有人喊累 ,也没有人计较,大家都尽已所能,挑战自己的极限。面对满目的疮痍,个人的生命安危和利益真是太渺小了。

  刘立群:

  亲临爱的集结号

  虽然我是为灾区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的,但我几乎每天会有无数次的感动。我曾看到有篇报道的题目叫“爱的集结号”。我想我在那里的17天就是亲临了一次爱的集结号。

  无论躯体上是否受伤,在心理上几乎人人需要救助。视觉的触目背后是心灵的震撼,心理的失衡,我们就想着能为灾区群众多做点再多做点什么。我们一个一个帐篷走过去,去抚慰那些受伤的心。尽管每天我们都感觉精疲力竭,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每个安置点都不能落下。最终我们所有的安置点都走到了,我很欣慰。我更欣慰的是,面对越多的苦难和眼泪,日后就会有越多的坚强和乐观。让生者更好地告慰逝去的亲人就是更好地活着。相信在爱的大家庭中,活着的人会乐观地面对将来。

  王旭初:

  失去一截手指

  得到一生的财富

  我出了一次意外,我被倒下来的墙砸中,食指骨折,关节末端缺失了。当时一瞬间,我看到了骨头,一下子蒙了。然而那个可怕的瞬间只有几秒钟,之后我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了。

  当时马上来了几个战士把我抬走了。虽然条件很差,但马上就有两个医生来救助我,在最快的时间里给我手术缝合。半小时后,起了大风,把我们的营地帐篷都吹了。如果中间任何环节出问题,耽误半个小时,那我的整个手指可能都保不牢了。

  夏时畅:

  让生存下来的人安全活下去

  我们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要让生存下来的人安全。我们这个队伍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我们心中记住的是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开到前线去。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时候最需要公共卫生人员。我们队4个小伙子用了一个小时就把4吨物资装上车,连夜赶到平武县。你看震区面积不大但是实际做起来包括每个角落都要消毒,工作量极大。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时间的延误,可能就会导致灾区疫情发生的可能。一路上,险情不断,既有频发的余震,又有塌方造成随时滚落的石块,然而我们还是徒步来到了南坝镇。当一条湍急的涪江挡住了去路时,我带队主动请缨,带领一支突击队共11人,抢渡涪江,终于和在南坝的平武县卫生救援指挥部联系上,并迅速展开主要针对遇难同胞掩埋处、垃圾、粪便、饮用水以及倒塌的农贸市场等震点地点和关键环节消毒杀虫工作和其他卫生防疫救援工作。经过数日的全面科学的消杀工作,南坝镇的蚊蝇密度量显著下降,空气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到5月底止,没有发生一例传染病。

  本报记者 王蕊 谷伊宁 整理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生命新闻 D0014 灾区归来谈医德 2008-6-18 钱江晚报d00142008-06-1800019;48257178002CE1734825746B001759D4[A1-王蕊≈B1-谷伊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