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热线记录:草根的文化诉求
· 【“寄烧坊”的传说】
· 1000年前,
浙江瓷器已有“贴牌”生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慈溪收藏爱好者淘得一古瓷片,上面清楚的“寄烧坊”三个字,带出一段千年前的“来样加工”、“贴牌生产”的烧窑想象——
1000年前,
浙江瓷器已有“贴牌”生产

  本报讯 一千多年前,浙江的瓷器生产已有“来样加工”、“贴牌生产”等专业化手段,而这种加工方式在浙江影响很大,并传承至今——这是浙江的一位收藏爱好者近日发现的有趣现象。

  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副馆长闻长庆日前在杭州的一堆瓷片中,发现了一块刻有“寄烧坊”字样的瓷片。昨天,记者看到了他的这块“宝贝”,虽然只是块残破的瓷片,但上面很清楚地刻着“寄烧坊”三个字。闻长庆告诉记者,“寄”是寄存,“烧”是烧制,“坊”是作坊。这块瓷片属于距今约一千年前的五代。

  青瓷白瓷为什么会粘连在一起?

  “寄烧坊”的瓷片,解了这个谜

  闻名遐迩的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之一在浙江慈溪。在历史上,慈溪的上林湖及其周围的古银锭湖、杜湖、白洋湖地区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铸造了唐宋时期越窑的所有辉煌,堪称唐宋瓷都。

  慈溪人闻长庆一直痴迷于瓷器收藏,家里藏了一定数量的瓷器。在收藏过程中,闻长庆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像有的青瓷和白瓷粘在一起,有的黑釉和青瓷粘在一起,这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瓷器烧制一窑里只烧一种釉色及一种胎色的瓷器,如“越窑只烧越窑,定窑只烧定窑,不可能定窑官窑同时烧造,不可能黑釉与青釉同时烧,不可能黑釉与影青同时烧”等。

  闻长庆开始了有心的考察。他在上林湖古窑址及其他窑址进行了上百次的实地察看,同时从古玩商、藏友手上购买大量瓷片进行研究。直到日前在杭州发现了一块“寄烧坊”的瓷片,才令他恍然大悟:原来这种粘连是“寄烧”的结果。

  从瓷片上的“辛”“子”“丑”字款看

  五代时就有“贴牌”生产了

  据闻长庆介绍,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古代青瓷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在这过程中,就产生了“寄烧”的现象。通俗地说,就是烧制的过程,除了办窑的老板和销售瓷器的商人,还分化出了伐薪、取泥、运输、制陶和烧窑等专业队伍。烧窑是其中的环节之一,也就是“寄烧”。

  “瓷器是浙江手工业的大宗。在五代时,成千上万的家庭作坊以烧制瓷器为生,但不是每一家手工业者都置办得起窑炉。在当时,窑炉应属于大型的加工设备。”闻长庆说。

  此前,上林湖的多处越窑及杭州窑曾发现有“辛”字款的残瓷片,加上这次发现的“寄烧坊”瓷片,闻长庆据此做了一次大胆的想像。在他的描述中,可能是辛家要烧制瓷器,但自己又没有窑炉,便放到某一处窑炉寄烧,并付一定的加工费。但为了和其他一起来烧制的人家区分开来,就在瓷器上刻上“辛”字。

  闻长庆还发现了其他刻有“上”、“下”、“子”、“丑”等字款的窑具,这也表明了当时寄烧比较流行,窑主必须分别标上记号,以防搞错。闻长庆说,这种作坊的合作加工,有点像现在的贴牌生产。

  专家大胆猜测

  “寄烧”或为浙江专业生产的源头之一

  闻长庆表示,寄烧坊的特征是,会生产各种釉色、胎色和窑型不一样的产品。像上林湖窑址的瓦片滩窑、狗头胫窑等多处有寄烧坊窑存在。如果这个窑不对外加工烧制的,窑具上没有标识及字款,就不会有各种釉色及胎色和窑型不一样产品,像北方几乎所有的窑址都是这样。

  闻长庆认为,这种加工方式对浙江的专业生产影响很大,并传承至今。浙江人以善于经营著称,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的塑料模具制作要数慈溪、余姚、黄岩较精致,不管国内外用户都来这些地方委托加工模具,价廉物美,交货快,精度高,其他地方很难竞争。

  甚至有专家认为,像现在浙江特有的专业村镇的生产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寄烧”上找到源头。有些专业村镇的加工方式传承了古人的制作模式,生产模具的设备不一定很先进,但质量水平是高于一般人想象的。同古时寄烧坊制作方式类似,每家每户都有专业性加工特定的工序,后组装成精密模具。这对其他地方来说也许很难,但在慈溪、余姚等地却比较容易。

  看过“寄烧坊”瓷片的专家都称

  “寄烧”提法为考古界提供了新思路

  在此前举行的“上林湖窑系与杭州窑系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认为,古时的窑址确实有分工及加工烧制方式。至于官窑瓷片与白瓷片粘连、越窑黑釉瓷片与青瓷瓷片粘连等情况,表明当时烧制方式已多样化,突破了单一窑烧制的瓷器经营模式。

  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研究员陆明华看了闻长庆的这“寄烧坊”瓷片后认为,从瓷片的器形和釉色看,这块古瓷片应属五代,距今一千多年,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看过该瓷片的另一专家、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钟缝文对记者说,这块瓷片毫无疑问是旧瓷片,但是不是上林湖出土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对于闻长庆的有关“寄烧”的新提法,钟缝文称,这一提法值得收藏界和考古界关注,可以供大家讨论。

  对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岳明研究员也表示认同,他说,唐代至五代的瓷器生产组织方式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眼下在省内的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类似瓷片,这块“寄烧坊”瓷片的发现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本报记者 金 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1000年前,
浙江瓷器已有“贴牌”生产
2008-6-18 48257178002CE1734825746B003A0163[A1-金毅≈B1-杨霞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