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大地震·现场
3  4  
PDF 版
· 北川重建政府网站开通
· 北京对“鸟巢”进行抗震审查
· 青海发生两起
5级以上地震
· 我经历了三次大地震
· 宁夏提高新建校舍防震标准
· 灾区力争9月1日前复课
· 俄米-26直升机离境
· 全国上缴特殊党费逾80亿元
· 堰塞湖除险成绩斐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经历了三次大地震
灾区两位传奇老人的故土情
  这次真的要说再见了!经历过三次大地震而从未离开过故土的两位老人,这次可能真的要离开家乡了。

  余武秀,90岁,四川阿坝州汶川县龙溪乡龙溪村居民。陈学初,84岁,汶川县龙溪乡龙溪村居民。两位老人都经历了1933年阿坝州茂县叠溪7.5级地震、1976年阿坝州松潘7.2级地震和本次汶川大地震三次地震。前两次大地震发生后,两位老人都在废墟上顽强地重建起了家园,现在已是子孙满堂。

  为了防止严重的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汶川县政府下达了紧急避险转移的命令,龙溪乡的4800多名老乡整体撤离来到了汶川县绵虒镇板桥村紧急避险安置点。

  “这次怕是没法回去了。”余武秀老人说。她说,房子没了,田毁了,更可怕的是,山体已经裂开了口子,半夜里经常听到轰隆隆的滚石声音。

  上世纪30年代和1976年的两次大地震后,龙溪村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两位老人硬是靠毅力生存了下来,并且在原地重新建起了家园。现在,他们都已是儿孙、曾孙四代满堂。

  不过,对于那个年代地震后的艰辛生活,两位老人记忆犹新。

  “那个时候哪个管你哦!我们家都是靠刨野菜吃才活下来。”余武秀说。

  而陈学初的生存经历则更为曲折。上世纪30年代大地震后,陈学初和家人无家可归,自己搭设窝棚度日,最初也是挖野菜吃。几年后年仅十几岁的陈学初就和大人一起,去从事当地最“热门”的职业——背茶包子。

  陈学初说,那个时候,他每次要背一包70斤的茶叶,从都江堰背到杂古脑,背运一次单程需要7天,每次换得的收入可以买10多斤玉米面,加上野菜,可供全家人吃10多天。

  陈学初说,1933年那场地震发生时,村上没死几个人,但是地震后,饿死的人则“不计其数”。

  “这一次地震后悬殊大了,现在党和政府尽全力帮我们。那时饿了当官的谁也不管。”陈学初说。

  由于地震造成山体松动,次生灾害严重,和余武秀、陈学初两位老人一样,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马尔康等地有11万群众都在这两天实行了紧急避险转移。在安置点,吃喝都集中供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现场 A0015 我经历了三次大地震 2008-6-19 48257178002CE1734825746C0059E3A0[A1-新华社稿≈B1-方小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