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 “浙越”快成
全国独苗了
· 一根筋式的单纯很重要
· 浙江民乐创作寥寥,怎么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6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民乐创作寥寥,怎么办?
  本报讯 “近些年浙江的民乐作品少,而个人作品音乐会更少得可怜。据我所知,在杭举行的浙江作曲家民乐作品音乐会,除了去年10月台州作曲家林梦开过一场外,近几年来基本上就只有今天的洪锦荣了。”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卢竹音对记者说。

  前晚,一场“情满浙江”洪锦荣民乐作品音乐会在杭州红星剧院上演。散场后,指挥了整场音乐会的扬琴演奏家、作曲家洪锦荣满头大汗,被他的吴越之声国乐团的团员以及学生、朋友们围着合影足有15分钟,这让他非常高兴。“办这场音乐会,我花了超过10万元,但很值得。我觉得完成了一个使命。”

  在观众席后排,记者发现了杭州艺术学校校长、作曲家宋家明。聊到为什么近年浙江民乐作品寥寥,他脱口而出:“创作环境不够好。”他说,如今民乐创作需要静下心来,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能有比较安静的环境,可能是一两个月,也可能是一两年。

  “写民乐需要个人有牺牲精神,更需要社会各界多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这要超过物质鼓励。”宋家明说,创作民乐的人,本来就没有怀着赚钱之类的功利目的。因此,多开座谈会、多关心询问,这些都不难做到,却能让作曲家积极性倍增。毕竟民乐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还活在现实中,有大量的爱好者,需要有创作来延续它的生命。”

  本报记者 屠晨昕

  摄影 尹立钢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新闻 D0003 浙江民乐创作寥寥,怎么办? 2008-6-20 AA1F3512BD38664E4825746D003F80A6[B1-屠晨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