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为画女民兵,艺术家借来武装带
· 别了,贝塔斯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首批作品近日结集观摩——
为画女民兵,艺术家借来武装带
  本报讯 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观摩座谈会昨日在杭举行。记者了解到,为了真实地反映发生在浙江大地的一个个历史事件和一个个历史人物,参与创作的艺术们家们可谓是煞费苦心。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文联共同组织实施,省美协、中国美院承办的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于2006年。其作品形式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共有100件作品,其中重大历史题材作品60件,重大现实题材作品40件。而首批作品结集观摩,共收集到作品62件,其中国画22件、油画21件、版画12件、雕塑7件。

  昨日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著名艺术家詹建俊谈到了艺术作品真实反映历史这个问题。他以古装电视剧为例说,要把这样的主题活动做好很不容易,你看古装剧,哪个戏穿帮了,哪个戏里古代人穿了现代人的衣服,大家一看就看出来了,“这样的创作首先是如何真实地反映历史,这点做不好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假。”

  而为了把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参加创作的诸位艺术家们可谓是费尽心机。在6月21日的观摩活动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带着记者们看了一圈,他指着油画《海岛女民兵》说,为了创作好这幅画,创作者去了海岛好几次,准备了大量的资料。

  《海岛女民兵》是中国美院油画系老师翁诞宪的作品,它是以温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为原型创作的。“我实地去了两次,在当地呆了10天时间,就住在县里的武装部。为了还原当时的情景,我除了找当事人了解情况,还参观了那边的一个陈列馆,就是为了看当时的服装是怎么样的,武装带是怎么样的,枪支是怎么样的。我还从武装部借来了武装带,带回杭州创作。”翁诞宪对记者说,当年的女民兵扎着两根辫子,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一点,他还把长头发的女民兵召集起来,扎起辫子,背上老的武装带,挎上老的枪支,又是拍照又是写生,然后带回来作为创作素材。

  第二次去时,翁诞宪带上了创作好的草图,让他们提提意见,这当中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作品反映的是女民兵们打靶归来的场景,作品中,靶上的弹孔在逆光下出现了一个个光束,为了构图和疏密的需要,草图中的弹孔分布在靶面的各处。但武装部的人告诉翁诞宪,女民兵的射击成绩很好,弹孔的分布不是那样的,所以后来就改了过来。“这就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翁诞宪笑着对记者说。

  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雕塑《毛泽东在浙江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作者杨奇瑞,想创造一个领袖的毛泽东、人性的毛泽东、在浙江的毛泽东的形象。作品中,毛泽东坐在沙发上,正在阅读和思考。由于那段历史的影像资料比较少,所以杨奇瑞采取了迂回的办法:先是仔细研究那个时期的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及他遇到的人与事,再加以揣摩,然后创作。而版画《于子三事件》的作者之一、中国美院版画系主任张远帆在创作时也遇到了资料不够丰富的问题,于是他和合作者于洪商量,决定在已有史料的基础上,在视觉还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做到氛围上的还原。

  其实从事这样严肃、历史性、主旋律的艺术创作还真挺难的。以越王句践中的“句”字为例,许多人会把这个字写成“勾”,而在昨日的座谈会上,题材资料组的专家说起这个字的时候,一直追溯到了先秦和汉代,引用了《史记》、《汉书》、《说文解字》等典籍,从音、字两方面娓娓道来。还有专家对出现在画作中的古代器皿,甚至古代军队的交战方式等细节都发表了看法。                     本报记者 裴建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为画女民兵,艺术家借来武装带 2008-6-25 48257178002CE17448257471001A4429[A1-裴建林≈B1-吴秀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