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社会主义企业家,应有怎样的社会担当
· 社会主义企业家,
更应“为富要仁”
· 企业家除了经营财富,还应增值社会托付的财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西方“比尔·盖茨裸捐事件”引发咱们中国读者提问:
社会主义企业家,应有怎样的社会担当
  浙商捐款

  像他们经商一样务实

  本报记者调查浙商慈善记录

  本报讯 在地震引发的捐赠热潮中,有一些企业家面对质疑,称企业捐赠在于日常,必须是可持续的,应该细水长流,而且不会大张旗鼓地宣传。

  那么,企业家们是不是真的在低调行善?在大地震之前的平凡日子里,在没有全社会捐款的氛围之下,老总们真实的慈善捐赠情况如何?浙商这个呼风唤雨的财富群体又表现如何?

  为了寻找答案,昨天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慈善总会,从这个慈善平台中,记者发现,许多浙江企业家们平时的确在持续地捐助困难人群,“细水长流”正是他们的风格。不过相对来说,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寻找最合适的慈善项目,以保证自己的捐款能够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同时,浙商也常常把捐款作为树立企业正面形象的有力手段。高效、务实的风格,一如浙江的地域文化。

  “我们国家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时间不长。最早到我们这里长期捐款的浙商,应该是鲁冠球。”省慈善总会基金项目部副主任蒋琪华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在国家还没有“五保集中供养”的时候,万向集团就启动了“四个一百”工程,每年捐助省内的困难户、老年人、孤儿、残疾人各100人,当年的捐款金额就达到了200多万元,而之后他的善款逐年增加。2006年,又发展到“四个一千工程”,捐助对象达到4000人,每年捐款达到1000万元。

  据悉,鲁冠球的“四个一百工程”还在浙江独创了一套“留本冠名”的慈善模式:建立一大笔钱作为本金,每年承诺拿出总额的百分之多少作为捐款。这个办法很快得到推广。2003年,广厦集团的楼忠福在助学省内贫困山区时,就设立了1500万元的基金,每年拿出的75万元,是出自这笔钱的利息。

  “值得一提的是萧山的裘德道,这位为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的企业家很有魄力,因为他敢做助医的慈善。”蒋琪华说,前年裘德道开始运作捐助省内白血病患者的项目,他每年仅通过慈善总会的投入就达300万元以上,另外他还有大量的直接捐款。“助医是最难做、花费最大的慈善项目,做一次骨髓移植手术就起码要花10万元,而且钱投进去了,手术却不一定成功,可能会给捐款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很多人不敢做。”

  平时,裘德道是一位很低调的大款。这样低调行善的人,在浙江有很多,特别是温州、台州的民营企业主。蒋琪华说,在几年前全国公益排行榜上,有一位温州的企业家高居前五,他却没有多少公众知名度,也从未通过省内的慈善机构捐款。

  不过,浙商捐款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目的。据蒋琪华透露,浙商们常常倾向于把善款投向本企业业务重点开拓的地区。“一方面是赚了钱之后,回报这些地区的人民;另一方面,也是为本公司的社会形象加分。”

  本报记者 屠晨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D0002 社会主义企业家,应有怎样的社会担当 2008-6-27 48257178002CE17448257474002F5C0A[A1-屠晨昕≈B1-吴秀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