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杨清嘉:
· 邓莹兰:
· 王晓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安徽省文科状元
王晓涛:
用成绩回报辍学的弟弟
  高分秘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能深入进去,学好学透。

  今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状元,是来自太和一中的王晓涛。王晓涛出生于太和县二郎乡小王庄,父母都是农民。由于家庭贫困,弟弟辍学和父亲一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身为长子,王晓涛说,自己能做的就是用成绩去回报家人。

  关键词: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道自己成为“状元”的消息,王晓涛异常平静,他说,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还要不断地完善自己。“高考前,我就知道自己一定能考上,只是没想到会考得这么好”。

  谈到高考秘诀时,王晓涛笑着说:“没有秘诀,全凭自己的心态和平时的努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晓涛解释说,高中的生活枯燥而无味,想在无味中找出自己的味道,就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我所学的学科中,我最喜欢数学,但分班时我却没有选择理科,因为我对政史、国际时事同样也感兴趣”。

  “有了兴趣之后,学习还需要动力。”瘦弱的王晓涛说话的语气铿锵,他反对一些家长给孩子强加不切合实际的希望,因为那样会让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高中三年的生活中,王晓涛从来没有把高考看得过于神圣。“老师和家长对我很关心、期待也很高,但他们从来不会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只是为我默默地奉献,更没有给我定性的要求,这是我此次能考取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贫困

  少一个小标题

  王晓涛的家在偏远的乡村,他是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没想到第一个大学生就考成了全省文科第一名。王晓涛的爸爸王林今年40多岁,现在在凤阳县收废品,补贴家用。“光靠种田,一家人生活肯定不行。”王晓涛说,他还有一个弟弟,读到初三,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就辍学到杭州一个工地上打工去了。

  “我们家里条件不好,晓涛特别懂事。”王晓涛的妈妈韩丽说,孩子把考试成绩告诉她时,她正在地里种玉米,是乡里的干部把她从田里拉了出来,用车送到了太和一中。“平时孩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只知道看书。”韩丽说,儿子上高中时住校,很少回家,特别省吃俭用。“高一高二那两年,一个月100块钱都花不完。到了高三,物价涨了,花的钱才多点,但一个月也花不了 200块钱。”接受采访时,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显得很拘束,但眼睛里却一直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关键词:低调

  “我不太喜欢被关注”

  从普通少年到全省文科第一名,突然间全社会的目光全部关注到王晓涛身上。面对记者,王晓涛说:“对大家的关注我表示感谢,但我不太喜欢被关注。”他说,自己比较内向,不太善于和别人交流。

  说到读书的费用问题,他说,家里的几个亲戚商量好了,每家凑点钱,一起供他上大学。

  王晓涛获得全省文科第一名后,已经有不少国内名校的招生老师远赴太和与他联系。“高考前,我想过自己要报的学校。但现在分数出来后,原来的想法不太合适了。”王晓涛说,他个人对经济、国际贸易专业比较感兴趣,填报志愿时可能会首选这两个专业,但具体学校还没定。“再和老师、同学商量商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2 王晓涛: 2008-6-30 钱江晚报c00022008-06-3000027;钱江晚报c00022008-06-3000026;钱江晚报c00022008-06-30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