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我和“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7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十一位“小巷总理”接力述说
我和“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丽 孙连兴 ■本报通讯员 黎莉 竹美敏 邹洪珊
  尹炳炎 摄
  十一位“小巷总理”接力述说

  我和

  “中国第一个居委会”

  陈福林——第一任主任

  当年,募捐只能“吃大户”

  从当年的保甲制,到群众自己选出来的居民委员会干部。按陈福林的话说,居委会所做的工作,就是革命工作。陈福林,1949年10月23日当选为第一任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主任, 1953年6月离任。

  1950年春天,皖南皖北发大水,区公所要我们发动群众救灾。当时,我们又是写标语又是出通知,还挨家挨户去动员,大会开到晚上9点多,可大多数居民家里,连自己都吃不饱饭,哪有东西好捐啊!实在没办法,我们几个居委会干部到大户人家和商家去做工作,总算募捐到了一点东西,上交到区公所捐给灾区。当时居民工作真当难做,因为家里穷啊,就得要用革命精神去动员他们。

  1951年起,我们志愿军抗美援朝,区公所要我们做好居民的宣传发动,支持志愿军抗美援朝。区公所拨款下来后,我们在消费合作社买了慰问品,对小区的烈军属逐家进行慰问,鼓励子弟兵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用实际行动保卫祖国。由于我们居民区的拥军工作做得好,还受到过区公所领导的表扬呢。

  当年,做居委会工作虽然大都是尽义务,也很辛苦,但大家干工作都是抢着干,1953年6月,我不当主任了。离开居委会主任岗位那一天,我伤心地哭了。

  吴文英——第三任主任

  听到警笛声,床上跳起来

  今年82岁的吴文英奶奶,从1961年到1970年,当上羊市街居委会的第三任主任。

  那时,我从单位转到居委会工作后,居委会没有房子,我就在家里办公,把居委会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白天忙完后,晚上还要到小区转转,一是看看有没有小偷,二要看有没有火灾隐患,一听到消防车的声音,就会迅速从床上跳起来,看是不是小区发生火灾了,那时候木头房子多啊。

  有一年夏天,小区一户居民家里因蚊香发生火灾,我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直到把这户居民家里的生活安排妥当了,我又到小区转了一圈后,才放心上床睡觉。

  张秀娣——工作时间最长的主任

  脾气暴躁的居民,学会了相互尊重

  张秀娣是在上羊市街居委会工作时间最长的社区主任,从1979年9月到1997年7月,她在居委会主任和居委会书记位置上,整整干了18年,直到年纪大行动不便,才从社区主任位置上退下来。

  我把小区当成是自己的家,特别希望居民能团结友爱,居民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亲热。有一次,小区里有一位居民,将邻居家的一只猫杀后吃了,邻居看到晒在外面的猫皮后,就上门去说理。没想到这户居民家来了个脾气很暴的亲戚,双方没说两句就打了起来。我上门调解时,说了那户居民几句,想不到这家人反而骂我偏心,还到我家门口倒垃圾,直到我连续几次上门做工作,这户居民家的男主人才向我和另一位当事人道歉。

  居委会的工作最多的就是像这样调解邻里纠纷的事。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都是说服教育。没想到,小区里的几位脾气暴躁的居民,在我们的劝说教育下,相互间也能相互尊重了呢。

  陈晓凤——上羊市街被合并前的最后一任主任

  居委会没电话,我们天天在路上

  今年66岁的陈晓凤是上羊市街居委会被合并成袁井巷社区前的最后一任居委会主任,因为热心,又乐于助人,1995年被大家推选当任居委会主任后,她一干就是5年。

  当时我已经退休了,到居委会工作是因为居民们的信任。每个月只有百来块钱的补贴,更多的是尽义务为大家服务。那时候的居委会可不像现在的社区那么大,但工作的条件却很艰苦:我还清楚地记得,居委会办公室是设在一幢木结构的老房子里,条件很简陋,几张办公桌,几把椅子还是大家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加上我,居委会一共就五六个人。

  平时,办公室里很少有人在,因为那时候居委会也没有电话,去上面开会,通知,都要大家靠腿跑。遇到过年过节或者特殊时期,我们常常不是在居民家里,就是在去他们家的路上。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我们就得特别关注社区里的精神病人,有没有按时吃药啊,病情有没有反复啊,都得一户一户跑过来。

  大概是第三年吧,在街道的帮助下,居委会终于改善条件了,我们搬出了老房子,虽然只有一个办公室,但终于装了电话,不用一家家跑了。

  王国平——

  合并成袁井巷社区后的主任

  最着急的是

  给下岗工人找工作

  2000年,大狮子巷居委会、上羊市街居委会,金钗袋巷居委会等5个居委会合并成了现在的袁井巷社区。2002年4月,原紫阳街道城管科科长王国平被下派到了袁井巷社区当主任。

  刚到社区那会儿,办公条件比居委会的时候好了不少,有了一个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而且还添了第一台电脑。由于社区刚刚组建,事情多而杂,老百姓也有不少矛盾。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召开了一次又一次座谈会。我们发现当时社区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为这,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到处腾岗位,社区保洁员、小区保安、还有最热门的地下车库管理员……都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我们承诺只要下岗工人不挑不拣保证24小时内解决就业问题,就这样社区解决了几十个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

  林渭龙——

  现任主任、党委书记

  社区第一次

  来了大学生

  2003年,林渭龙通过考试成为袁井巷社区主任,那时候他才30出头。在社区工作了近4年后,他被调往其他社区工作,就在不久前,他又重新回到了袁井巷社区担任主任、党委书记。

  如果说,2000年到2002年是从居委会到社区的一个过渡的话,那么2003年开始,就是一个大跨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在社区干部的队伍里第一次出现了两位年轻的大学生,直到今天他们都还在社区工作者的岗位上。

  社区工作已经不再是退休大伯大妈尽义务了,而是一个专业的、年轻的团队在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为老百姓服务。人手一台电脑,从手抄笔记转变成无纸化办公。现在,我们上城区还成立一个“E家网”,各个社区通过网络可以及时沟通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社区工作更趋向于年轻化、专业化。我们的每一位社工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的责任和分工更明确。每位社工每年还有一次专业进修的机会。在关注民生上,很大程度,社区已经承担起了政府各个部门最基层的工作,社区更像是搭建在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亲历 A0008 我和“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丽 孙连兴 ■本报通讯员 黎莉 竹美敏 邹洪珊 2008-7-2 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24;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15;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25;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27;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21;48257178002CE1744825747900309580[A1-王丽≈A1-孙连兴≈B1-温浩杰];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20;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19;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18;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17;钱江晚报a00082008-07-02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