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奥运中国
3  4  
PDF 版
· 期待四个“big”——
· 喻国明: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麦家:
用奥运激励我们的心
· 经历了地震疼痛的人们,
对奥运有新的审美期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7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经历了地震疼痛的人们,
对奥运有新的审美期待

  经历了地震疼痛的人们,

  对奥运有新的审美期待

  ■记者手记

  问一直很喜欢用“大文化”一词来表述现代中国社会价值表征的童芍素,“您认为中国人应该如何期待北京奥运”时,童老师迸出了四个词:大气度、大胸襟、大格局、大气象。她说,这四个“big”,曾经在四川大地震发生的日日夜夜里,凝聚成一种坚不可摧的气慨,而这种气慨根生于中国传统的文明,它不会消解于重建生活的平淡琐碎,更将在即将拉开大幕的北京奥运会,盘旋成中华民族的新面貌、新价值和新态度,向世界昭示一个现代中国的成熟国民气质。

  问经历过四川大地震并至今仍把捐建新映秀小学当成每日工作的麦家,“经历过地震,你对奥运有何期待”。麦家以一种他文字之外难得一见的平静说:“希望刘翔别被打败,希望有时间看到每一场跳水比赛。”他说,重要的是展示给世界,中国人已经学会平等地对待自己,自然和他人,这是最重要的激励。

  也有学者接到记者提问之后,表达一种谨慎。浙江学者卢敦基说,地震也许不是句号,也许还会有磨难,但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这种精神正在中国社会更多地出现。而著名的传媒学者喻国明则最期盼,这次奥运会的举办,国人可以提高人类社会优秀价值的接受水准,遇到什么意外,都可以以平常心处之。

  总之,也许奥运会本来是一场挑战、竞技和狂欢,但经历过大灾洗礼的中国,再迎接它的到来,多少会多一些从悲伤中拯救和再出发的意味,这个励志的过程意味深长。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韩晓军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 C0002 经历了地震疼痛的人们,
对奥运有新的审美期待
2008-7-8 钱江晚报c00022008-07-0800024;48257178002CE1744825747F0026E060[A1-韩晓军≈B1-韩晓军];钱江晚报c00022008-07-08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