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大地震·大特写
3  4  
PDF 版
· 一片不塌的蓝天
· “真要倒了,我们愧对浙江人民”
· “地震中,这幢楼连一扇玻璃都没裂”
· 建一幢教学楼亏了五万
· “一个项目,浙江人来了4次”
· 一片不塌的蓝天
· 一个奇妙的悖论
· 一个动人的表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项目,浙江人来了4次”
一位绍兴老市长的挑剔和青川基建股长的庆幸
  藏在大山深处的青川孔溪乡碓平舜溪小学是浙江援建青川的唯一一所村小,也是这次5所学校中破损最严重的。2006年,村小合并,最后的19名学生离开了这里,学校成了碓平村的活动用房。

  6月4日,站在学校前的空地上,我们还能看见对面山坡上不断有滚石飞落、尘土飞扬。砖木结构的3排教室围成“回”字,墙面上到处是被闪电击过般的裂缝,屋顶上的瓦片像用筛子筛过似地落了一地,班驳的阳光透过空荡荡的屋顶泻下来,在墙上印满了纵横交错的影子。尽管破损严重,和碓平村大多已经碎成一堆瓦砾和碎片的民房相比,这排还站着的房子依然可以算得上是个奇迹。“房子没垮,当时在里面的人全跑出来了。”村书记王志全很庆幸。

  和碓平舜溪小学差不多时候建的还有蒿溪乡民族学校,这两所学校都是当年由绍兴市援建的。

  地震后,绍兴书协主席袁长寿急得好几天睡不着觉。这位已年过花甲的老人援建当年是绍兴市副市长,其中舜溪小学是他取上虞的“舜江”和“孔溪乡”中各一字而得名。

  为了建好这两所学校,在援建初期,绍兴和青川方面还曾因此闹出些“不愉快”。

  援建前,绍兴方面提出,要青川教育局在3天内提供一份所建学校的详细资料。浙江方面是想看看青川人的办事效率还是对他们不信任?第一次“过招”,青川人觉得脸上有些搁不住了。

  选址的时候,袁长寿去了。因为舜溪小学建在山顶,车不通,只得徒步进去。一走就是1个多小时,陡峭的山路有的地方还要手脚并用,一早进去,下午出来时个个都是灰头土脸,一跺脚,鞋面上扬起的尘直呛鼻子。

  人家一个堂堂副市长,为了援建一所村小如此较真,青川人服了。

  援建开始了。绍兴方面又提出要求:设计方案、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这些都要一一定期通报,资金也是按照进度,验收一段,给一部分。

  教学楼建好后,袁长寿又去了。

  农民出身的袁长寿对造房子很内行,敲敲承重墙,听听声音,对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的用量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一根柱子要用几根钢筋,水泥标号够不够,用量足不足,他问个一清二楚。袁长寿说,这样做并不是刁难,他只希望能把好事办好,不然对不住孩子。

  一次、两次……在这两个援建项目上,绍兴前后派人去了4次。浙江人的认真给了唐建勋他们无形的压力。蒿溪教学楼快建到第二层的时候,质监部门检测到有根柱子混凝土的强度不够。“虽然只差了零点几的强度,但大家一致决定让他们重新返工。万一浙江人较真,对质量不满意,撤资了可怎么办?”唐建勋坦言,怕浙江人不满意是一个方面,往小了说,教学楼质量不过关,自己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说实话,真的很庆幸。如果没有浙江人的‘挑剔’,说不定这次地震中就闹出人命了。”对于浙江在青川援建的5所希望小学都没出什么大事,唐建勋除了庆幸,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他说,每次援建项目建设他都很紧张,深怕浙江人不满意。但认真的最终结果是换来了更多的援建项目,更重要的还有自己的安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大地震·大特写 A0008 “一个项目,浙江人来了4次” 2008-7-13 钱江晚报a00082008-07-13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