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智慧
3  4  
PDF 版
· 小企业做大
· 智慧二代
这样炼成
· 读点经济学
生活更幸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读点经济学
生活更幸福

梁小民: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本报通讯员 严颜

  

  “身处这个经济社会,我提倡人人都读点经济学”,在浙江大学EMB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堂上,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对EMBA学员如是说。他认为,人人学点经济学,并不是希望人人都成为专业的经济学家,也不是因为经济学能告诉我们致富的点金术,而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那么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的思考与我们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有什么不同呢?在课堂上,梁小民教授用生动的例子、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员共同交流。

  “下海”前,算算经济学成本

  “一般人看见事物的现象,而经济学家却看到了事物的本质,这正是经济学家的高明之处”,梁小民教授说,只有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经济学的原因。同时他告诉学员,学习经济学不是用现成的理论去套现实问题,而是学会一套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就是要用经济学提供的方法、工具、概念和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梁小民教授用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解释经济学家如何思考问题。

  小张原来是某机关处长,年薪3万元,去年辞职下海赚了6万元,他认为自己下海是对的。那么经济学家如何看待他下海的得失呢?

  经济学家认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作出任何决策都要付出代价,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经济学家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那么,小张下海赚到6万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首先,他放弃了年薪3万元;其次,他做处长的收入不仅仅是工资,还有其他隐性收入,如公费医疗、住房补贴、旅游等,这些额外的收入每年大概也有3万元,这也是他放弃的。同时下海的启动资金20万元,假定利率为5%,这样,他又放弃了1万元的利息收入。以上放弃的收入共计7万元,也就是说小张得到6万元,付出的机会成本是7万元,当然是得不偿失。在不考虑机会成本时,小张认为自己下海赚了;但像经济学家一样考虑到机会成本,就知道小张这一年亏了。

  人们做决定前如果能考虑机会成本,所做的决策会更明智。例如,有段时间大家都说硅谷离婚率低,其实这并不是因为硅谷的夫妻感情特别好,更重要的是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硅谷创业者来说,他们会认为把那么多时间用在离婚拉锯战和诉讼战上,机会成本实在太高了。

  经济学中的家庭幸福感:幸福=效用/欲望

  梁教授说,许多人觉得经济学枯燥、乏味、抽象、难学。的确,如果你学经济学像学数学推导公式一样,那么一定会有这种感觉。但经济学来自现实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而生动活泼的。在课堂上,梁教授还原经济学本来面貌,让学员轻松学会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在限制条件下,实现目标利益最大化,使用于各种决策,也同样适用于家庭。

  家庭或者个人所追求的是自己的最大幸福,在经济学中,幸福有一个方程式,是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提出的: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发现:效用与幸福同比例变动,欲望与幸福反比例变动。这个公式中,我们在某一个阶段可以认为欲望是有限的、既定的,人的幸福就取决于效用,幸福最大化就是效用最大化。在现实生活中,收入越多,所购买的物品越多,所得到的效用也越大,因此效用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都是家庭决策的目标,在家庭的不同决策中起着作用。

  一个家庭要实现效用或者收入最大化的条件是所拥有的资源,如劳动、资本和土地。对于一般人而言,主要还是劳动。劳动时间和质量都是有限制的。

  在经济学中,家庭提供自己的资源得到收入,并把资源用于储蓄或投资,因此家庭的决策包括了四个内容:一,提供多少资源;二,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多少用于消费;三,如何进行储蓄或投资;四,如何进行消费。显然,擅于调节家庭决策,即把家庭财政的“效用”最大化,幸福也就最大化。

  最后,我们用萧伯纳的一句话来总结为什么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智慧 B0007 读点经济学
生活更幸福
2008-7-22 48257178002CE1744825748A00343A09[A5-严颜≈B1-张炜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