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3吨浓盐酸流满地
腐蚀了地面污染了海
· 7年救下120条命
· 狂风掀翻养殖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温州九山湖有支志愿救生队
7年救下120条命
  ■本报通讯员 林乐丰

  本报驻温州记者 朱韶蓁

  

  昨日下午,因为是周末,温州九山湖容纳了比往常多一倍的游泳人。两百多名“游客”在湖内尽情戏水,但岸上一位穿着泳裤带着遮阳帽的中年人,只是绕湖边走边注视着湖面,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都没有下水。“不过我随时准备下去!”他叫郑华中,温州市冬泳爱好者协会“利宇”志愿救生队队长,每天下午,他都会和队友一起,巡逻在九山湖畔,保护这些游泳者的安全。

  天天义务巡逻泳场

  7年救了120多条命

  3是天前,郑华中刚救上一名落水者。那天下午5点多,郑华中正绕着观察湖里的情况时,发现湖中5米多的深水区内,有个年轻人在水里忽上忽下地扑腾,沉浮了七八次。长年的救生经验告诉他,有危险发生!郑华中马上跃入水中往落水者游去。等游到时,这人已完全没入水下。郑华中迅速伸手扶住他的腰,拉过他的手,然后将他的头托出水面,慢慢向岸边拖去。拖上岸时,这名年轻人已面色发青,全身灰白。简单施救后,他缓了过来。据这名17岁的小伙子回忆,当时自己在水中,突然感觉头痛得厉害,全身无力,在水里挣扎了几次后,根本没有力气再呼救了,幸好郑华中及时施救。

  今年入夏以来,郑华中和志愿救生队员们已在九山湖救上了8名溺水者。

  九山湖面积6000平方米,是温州市区最适合游泳的内湖,由于没有时间限制,且不收费,每到夏季,该湖都吸引了众多的游泳爱好者,但也发生过不少溺水事件。郑华中说:“九山湖湖面较宽,常常有人游到一半就精疲力竭,这时很容易出事。”2001年以前,每年都要溺亡10多个人,有时一天就有几个。“如果那时就有救生员,很多人都是可以救上来的。”郑队长说。

  自2001年6月9日起,温州市冬泳爱好者协会开始在九山湖边进行无偿的援救。2003年,该协会成立了“利宇”志愿救生队,30多位理事带头,排定专职人员,在九山湖畔轮流值班巡逻,公益救生,至今已救上溺水者120多人。

  照看夜泳人

  救援队晚上也“加班”

  这几年,每晚聚集九山湖的夜泳者越来越多,少则一两百,多则四五百,去年与前年夏天,九山湖分别有3名夜泳者溺水而亡,据“利宇”志愿救生队调查,夜间在九山湖游泳的大多是旁边茶楼、饭店、排档的夜班员工,有的人下水前还喝了酒。

  为大家的安全,从去年开始,救生队员开始“值晚班”。前晚8点多,市民陆陆续续地前来九山湖游泳,经过岸边时,他们总要习惯性地先瞅一眼救生点。一位60多岁的张大伯说,每次来九山湖游泳,看到义务救生员在岸边,心里就很有安全感了。

  老董和老李就是夜间值班队员。记者看到他们时,两人正拿着巡逻专用灯沿着湖边巡视,两人都很低调,摆摆手继续工作,不愿多说。偶尔发现有人游到湖中央第三根水道线时,便大声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当老李发现岸边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带着救生圈在水里泡了将近一个小时,他便和孩子的父亲说:快点让小孩上岸了,已经泡了很久了,吃不消的。

  巡完一圈,两人回来。老董说,我游泳十几年,水性还可以,看到有人落水哪有不救的道理,这是应该做的事。

  身为市冬泳协会的会员,又长期担任教练,游泳是老董的看家本事。他一个猛子扎下去,闭口气就能从岸边潜到30米外的警戒红线。他笑称:“潜水功夫可未必逊色于那些专业游泳选手。”

  6年前,他拿到了救生证。4年前,他加入了九山湖义务救生员的队伍,一直干到现在。他说:“每年总有3个半月,我在这里蹲点,晚上6点到12点,来这总能见着我。”他已成为夏夜九山湖边的一个忠实的夜泳保护者。

  救人也得有科学方法

  救生队员个个一身本领

  志愿救生队队员花了很大的心血,勘定了河里的安全区域,围起了170米长的河标,并以离岸50米为限,设定了深水区和浅水区。这些繁琐的工作,为游泳者增加了安全砝码。

  说起救人的技巧,老董有了兴致:“光有好水性,未必能救得了。救人其实大有文章。”老董的“盯”功甚是了得。他那鹰隼般犀利的目光让夜泳者内心分外踏实。夜幕徐降,老董就像个雷达一样,紧密巡视着广阔的水域。“基本上一有什么苗头出现,我就会发现。有人玩得一时兴起,不知觉间游到离岸50米外的深水区,老董就会立刻抓起近旁的探照灯,朝泳者打去警示的光圈,同时大声提醒他们尽快往回游。

  救人还要迅速判明险情,快速出击。“现在我脱掉衣服的速度,估计跟身经百战的消防队员都不相上下,一般都能在1分钟内近身救人。”如果水中有人大声呼救,估计问题还不大,他游到近旁抛给一个泳圈,就能引导对方上岸。最危险的往往还是那些若隐若现的状况。要是水面上有人忽上忽下地折腾四五次,而后归于平静,那八成对方就是溺水了,此时他根本就顾不上脱去衣服就纵身入水,游到出事点四处搜寻把人赶忙捞起来,往岸上带。老董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这个过程,就像在娴熟地摸鱼一样。”

  救生队员个个懂得科学救人。这个月,老董救上了一个几乎被溺死的人。上岸以后,他第一件事是给对方按胸,挤出其呛进肺部的水,而后进行人工呼吸。郑队长说,我们队员个个都会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等基本的救援方法,最佳的救援时间在5分钟之内,若等到120来,时间恐怕就耽误了。

  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一句感谢,心满意足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岸上义务救生员的人数,与水里的四五百名游泳者形成鲜明反差。老李说,我们救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救人。希望每一次溺水、救人的事情都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大家把我们善意的警告当耳边风,就会增加救援难度。

  老董说,虽然大家都已经做了很多安全警示工作,但险情还是屡屡发生,他们每个月平均下水救援十来次,一年下来挽救了数十条生命,“这个活是辛苦了点,但很有成就感。”

  曾救过8个落水者的郑队长说,虽然是义务的工作,但我们都觉得很值。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来救一条人命,那是最大的满足。“2003年夏天,我救起一个13岁的孩子,之后,每年正月初一,他都来我家拜年,都要和我说‘谢谢’,我想我们义务救生队的意义就在于此了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5 7年救下120条命 2008-7-27 48257178002CE1744825749200482A19[B1-钱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