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7版:皇城根
3  4  
PDF 版
· 击剑馆里看点多
· 百年孤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生存而改革
击剑馆里看点多
  “这是我所见过的世界上最好的击剑馆了。”昨天下午,结束训练的古巴女击剑选手波佐这样评价她眼中的北京奥运击剑馆,她甚至用到了“神奇,不可思议”这样的词。

  位于“水立方”正北面的击剑馆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引得外国选手大呼小叫呢?

  首先是场馆设置得匠心独具,成为一大创举。

  “自古华山一条路”,对于想拿到奥运金牌的剑客们而言,唯一的登顶之路,只有不断地胜利。所以一层的训练馆共有14条剑道,到了三层北侧的热身馆,有热身剑道12条;等上了四层的决赛则只剩下5条剑道。中间一条为高台剑道,决赛将在高台剑道进行。从低到高,留在剑道上的剑客注定越来越少,整个过程如同登临险峻的华山,最后两位杀入决赛的剑客,才能决战“华山之巅”。

  另外,记者看到,比赛场增设了电子眼,这也是击剑比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在悉尼、雅典奥运会上引起过多次判罚争议的中国击剑队,这次可以有机会用科技手段帮助自己申辩了。在正式比赛场内的每个赛道边,都安装了一个可以即时播放慢镜头的电子屏幕。每当遭遇争议场面,只要运动员申诉,裁判能马上观看慢镜头重放,用电眼重新拆解剑客的招数,将胜负的天平细化到0.01秒。

  今年4月,“好运北京”测试赛上,击剑馆的赛场被媒体称为“有舞台效果”。昨天,记者正好碰上工作人员在调试赛场灯光,那红、黄、绿、蓝的四色剑道,加上各色灯光营造出的光影,赛场的确有些像舞台。

  奥运会的击剑比赛为什么作出这么多的改变呢?记者想起半个月前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杨树安在全国晚报奥运联盟会议上提到的一段话:“奥运项目也要不断地改革,才能适应观众的需求,北京奥运会的击剑项目,算是这次成功包装的一个范例,怎么样让观众更爱看自己的比赛,从而稳固在奥运会上的位置,其实是各个奥运项目都面临的生存问题。”

  本报记者 伊志刚 本报北京专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皇城根 C0007 击剑馆里看点多 2008-7-31 钱江晚报c00072008-07-3100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