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
3  4  
PDF 版
· “高复经济”今夏特别火
· “存抵贷”,
利率最低下浮10%
· 七夕将至 花店生意火
· 五年投资超千亿元
促进产业提升
· 奥运会上,请你用最高水平的无线通信
· “流动的风景”要选美
杭州导游技能大赛开锣
· 中国进出口银行不良贷款率
降至1.8%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复经济”今夏特别火
  ■本报记者 鲍亚飞报道

  

  本报讯 1个月以前,杭州各大高复学校开打招生广告战,距离新学期还有50天左右,学校因为生源而展开的竞争到现在进入了巅峰状态。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全省高考统考统招报名人数约36.5万人,比去年增加约5000人,高考统考统招录取率约为72.5%——也就是说,有10万人无缘升学,这对于诸多高复班而言,是迎来了难得的“商机”。

  白热化的杭城高复广告

  在各类媒体上,近段时间来相关高复班的广告均频频出现。和往年的形式稍有不同,更多的广告以邀请教育界人士座谈答疑的形式来吸引考生,介绍中更多的则是学校办学时间、师资、经验等种种优势。

  “热烈祝贺××学校××同学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日前,记者在杭州沈半路附近看到三条横幅。“挂出来都好几天了,挂的当天还有燃放烟花的。”附近一位居民说。

  “60万重奖高分学生”被杭州一所高复学校做为宣传用语发布后不多久,另一家高复班立即宣布说他们要200万重奖入学新生,还有更加“实惠”的高复班说:“三本上线免一半学费,二本上线的考生全免学费,一本线上有千元奖学金”——高复班打起了招生广告战。

  “广告是必须铺开的,这是争取本地生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沈半路上一所高复学校负责人说,因为竞争激烈和教学支出增大,他们不得不做广告,还到杭州下属县市进行为期9天的招生宣传。”杭州一家规模较大的高复学校相关负责人说,高峰时期,他们一天的广告投放额超100万元。

  对外宣传如此,高复学校的网站介绍更引人注目:“考上一本可获得奖学金5000元,全校分数最高且考上清华或北大可获得10万元奖学金。”“截至目前,我校共有×人考入二本以上学校,被录取率连续3年超过90%。”

  杭州一民办学校的招生负责人说,浙江10万无望升学的考生中至少有35%的人会走进高复班,以1.5万元/年的复读费用计,这是一个数亿元的蛋糕。

  迅速升温的高复市场

  早在高考成绩揭晓前,少数高复班就已开始行动,拿到包括学生所在学校、成绩、科目、联系方式等资料成了他们的目标。一些知名高复学校还设了专门的招生热线和招生点,甚至承诺减半或全免高分考生的复读费用——低分考生要升学,高分考生渴望名校,杭州高复市场被快速带热。

  “这个市场正在被逐渐规范,考生、家长以及学校变得更成熟和理性。”“新理想”高复一位老师介绍说,从6月下旬开始学校就陆续接到考生的咨询电话,多时一天达到几百个。“也有考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学校咨询的,问得也十分仔细。”这个老师说,考生在选择学校以前一般都要多处比较,数次咨询。“现在正是考生考察学校办学能力的时候,老师们接待来人来电应接不暇。”他说,咨询考生中约25%~30%的户籍不在杭州城区。

  “7月15日以来,日咨询量超过100个,有考生的考分超过了600分。”杭州一所高复学校负责人说来咨询的考生上二本线的居多,这些人对学校的选择有更高的期望。衢州一家高复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说,高考成绩一公布,学校就迎来报名的学生和家长,报名者达300多人,暑假补习班也早早开课。

  记者从一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杭州目前上规模的高复学校达十几所,接受至少5000位学生复读,上规模的学校中学生人数超300人的超过50%,而有大约3000学生选择去了规模较小、收费相对低的复读班。

  名校情结催热“高复经济”

  混战之中,是什么催热“高复经济”?

  据悉,杭州高复学校一般一学年的收费标准在1万~1.3万元,如果加上各种订阅资料,总费用可能超过1.5万元左右。

  一位家住杭州白荡海的考生家长告诉记者,高复是出于无奈的选择,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遍地都是大学生,如果不是名校毕业,在就业中根本没有多大优势。“不上大学和上大学有区别,上普通大学和上名校对孩子的将来更有影响。”这位家长说,尽管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数是456分,已经被录取,但学校一般,是她鼓动孩子复读的。“三本院校4年的学费约为6万元,就读高复学校一年的总费用约2万元。如果通过一年努力考上二本或一本,不仅可以省去一笔学费,在日后的求职中获得高薪工作的把握也更大。”

  “高复班的舆论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考生的心理。”浙江大学一位研究公共心理学的专家说,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考生仍处在敏感期,一个字眼都可能使这些考生的心理落差被放大。狭隘的社会观念也是把这些考生推向复读重考的一个力量。“上二本的考生放弃升学选择复习的往往都是因为要追求名校,有利于今后就业。”一位在今年7月拿到10万奖学金的高复生说,她去年的成绩就不错,但录取学校一般,一年的复读经历对她来说很重要。

  普遍认为到北大清华才是接受真正的“精英教育”,在这种舆论氛围下,一座新独木桥正在形成。当这种精英意识逐渐为社会接受,一大批与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失之交臂的高分考生甘愿选择复读后,高复班也逐渐改变了其原本的角色定位。这样一种“名校情结”吹旺了高复市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 B0016 “高复经济”今夏特别火 2008-8-5 钱江晚报b00162008-08-05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