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3版:奥运中国
3  4  
PDF 版
· ■酷评
· 超级银牌
· 像林妙可那样去比赛
· 晶晶你可别退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像林妙可那样去比赛
  妈妈看女儿,总是错不了的。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9岁女孩林妙可站在全世界的目光前,从容高歌《歌唱祖国》。林妙可的妈妈后来介绍说,女儿心理素质很好,“场面越大越兴奋。”

  郭文珺夺得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后,她妈妈也总结说:冠军来自平稳心态。事实上,郭文珺在QQ上的签名就是“心态好才是真的好。”  

  “心态”成了北京奥运会比赛开始两天来的热词,中国选手有得有失,皆与心态有关。同是主场作战,有的发挥失常,有的却超水平发挥,例如北京小伙子张琳,在雅典发挥失常,然而在家门口却能实现中国男子游泳历史性突破。

  如何才能拥有好心态?庄子讲过一则驼背老人捕蝉的故事,用网络语言来说可称“史上最牛心态”。这位老者用竹竿黏夏蝉,犹如随手取之。问其秘诀,老者答道:熟能生巧之外,捕蝉时还要用心专一,“身如槁木,臂如枯枝。天地之大、万物之多,眼中只见蝉翼。”

  孩子未经人事,老人历尽沧桑,往往都能达到好心态的大境界。而对于滚滚红尘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眼中只见蝉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古今中外,人跟“心魔”搏斗、追求心灵平静的故事,比比皆是,有伟大壮烈的胜利,更多令人唏嘘的失败。

  遗憾的是,在“科学训练”已成共识的中国体育界,并未在“科学训练是否包括运动心理学”方面形成共识。

  我认识一位国家队的心理医生,他刚下运动队时,队员们觉得心理辅导非常神秘,问他是否会看手相,或者是否能一眼猜透他们心中想法。

  相比之下,世界体育第一强国美国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就开始长期聘用多位运动心理学家,组成运动心理服务部门。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美国奥委会聘用了5位全职运动心理学专家,和10名兼职运动心理学家在多支重点项目的国家队工作。

  在美国奥委会注册从业的运动心理学家达130名之多。在中国,通过审议的“运动心理咨询专家”只有22名。

  如果一个具有过人天赋的运动员,关键时刻却屡屡负于“心魔”,无疑是命运悲剧。重视心理学训练,把心理学纳入科学训练之中,无疑给“训练型选手”挑战宿命提供了希望。

  美国学者格鲁波说过,对初、中级运动员来讲,80%的是生物力学因素,20%是心理因素,高级运动员则相反,80%是心理因素,20%是生物力学因素。

  刘翔是公认的心理自我调节高手,但他并未放弃高科技的心理学训练。在雅典奥运会前,刘翔就开始使用一台美国制造的专业心理调节仪器--韩国升学压力比较大的学生也普遍使用这机器。

  中国运动员需要减压,需要宽容,但更需要的,是系统的心理学训练。

  相信经过多年潜移默化的心理学训练后,更多具有天赋的中国选手,能够像刘翔一样,站在国际大赛赛场上,即使再多高手竞争,即使再多媒体关注,他也能像放声高歌的孩子、冷静捕蝉的老人,拥有一个好心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 B0003 像林妙可那样去比赛 2008-8-11 48257178002CE174482574A1003A0FB4[A1-新华社稿≈B1-高华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