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奇思妙语
· 放过小林浩吧
· 摆地摊也是“暑假作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印发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规定,质检总局调整职责,今后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8月14日《京华时报》)

  

  由质检总局直接举办的名牌评选,一直饱受舆论质疑。比如,,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显示,曾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保暖内衣是不折不扣的问题产品。还有更荒诞的一例,湖北省某企业产品当选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事实上,这个厂家却是重度污染企业,其污染之烈,历时之久,危害之巨,影响之坏,不仅招致当地居民怨气升腾,湖北环保部门也忍无可忍。

  品牌是市场效应的自然反映,产品是否是名牌,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或者由没有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评选。之所以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就是因为不少金杯、银杯出自权力之手而名不副实。质检总局退出名牌评选,是权力收敛,也是权力纠错,尽管这一天有些姗姗来迟。

  自2001年起,由质检总局直接举办的“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每年举行一次,仅2007年一年,就有多达856个产品入选“中国名牌”。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以来,总共约2000个产品入围。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有多少产品名不副实?有多少企业眼见别家企业参与评选,为自身利益计,而不得不参与评选?据称,每次参与评选,企业要缴纳数千元乃至数万元的评选费。由此,问题最关键之处是,这么多年来的评选,这么多企业参与评选,名推委总共聚敛了多少财富,又是如何开支的,能不能公之天下?那些名不副实、招摇撞骗的伪名牌产品,该如何受到惩处?

  由权力部门主导的评选,衍生为一种评选经济。评选是肥肉,谁都想咬一口,评来选去,机构重叠,各行其是,都想从中掘金。比如,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南宝丰酒业有限公司状告国家商务部一事,起因是,宝丰酒此前已被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国名酒”,但商务部推出“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宝丰酒不在其列。宝丰酒业认为,商务部的这一评比活动使因多种原因未报名参与评比的酒产品生产企业,陷于不利的竞争境地,限制了企业间通过市场进行的公平竞争。看来,染指评选的还有商务部。

  一言以蔽之,质检总局退出名牌评选,只是第一步,更应追问还有多少权力没有退出类似评选?多年来聚敛的财富流向哪里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12 2008-8-15 钱江晚报a00122008-08-15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