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8版:每日新闻·了望
3  4  
PDF 版
· 65岁老农字典里“找碴”
· 新生家长住店打折扣
· 沪医院设用药咨询窗
· 蛋壳福娃
· 这样的双胞胎才叫绝
· 谁来破解网络“古怪”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5年“纠错”2500处
65岁老农字典里“找碴”
  带上厚重的眼镜、手拿各种型号的放大镜,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天将身躯埋在堆成小山的工具书里,寻找一个个错误……5年里,这位65岁的四川郫县老人从各类工具书内找出2500多个错误。如今,老人正拿新版的《郫县志》“开刀”。“生命不息,纠错不止,希望看到工具书再无错误的那一天!”

  “臭毛病”

  爱挑字典里的毛病

  高中学历的杜长明“爱较真”。31本被他翻得破旧的汉语工具书,2500余处“错误”,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事。

  杜长明早年曾教了几年书,人老了以后,他将地里的庄稼交由亲戚打理,没啥收入的他跟着老伴住在郫县城区里。他两室一厅的陋室中,随处可见各种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辞海,甚至康熙字典。“他有一个臭毛病就是喜欢挑词典里的毛病。”老伴说。

  杜长明家的立柜里有十几个大信封,全是他写给出版社的纠错信。2003年,杜长明无意中发现一本古汉语辞典里出现了错别字,从此开始了“纠错生涯”。5年来他陆续购买了20余家不同出版单位的31本汉语工具书(均是2003年后的版本),进行抽查纠错。每一本工具书上,都有着夹页,详尽地记录着错误的出处和查实后的考证。

  5年来,他一直忧虑:现在存留在市场上的“问题”工具书该怎么办?已经销售出去的若干册又该怎么办?有多少学习者受到了影响?该怎样才能彻底地治理?

  很较真

  抽两元的烟买几百元的字典

  杜长明眼神不好。他常戴老花镜,手持放大镜和尺子,仔细地看词典里的每个小字。

  “我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杜长明把阳台改作了书房,旧木桌已经被磨得铮亮。这个狭小的空间,占用了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杜长明介绍了挑毛病的三大招数:

  一是凭借自有知识面。比如一些诗词,一些错别字,杜长明一看就知道是错的,找这样的错误,相对轻松。

  二是互相参照工具书。杜长明通常几本工具书一起看,看看对同一个字的解释是否有异样。如果有,他就一定要分个对错。最后,是凭感觉。当觉得字句念不通顺的时候,他会考虑工具书是否漏字,错字。

  三是求证权威。杜长明经常在家和图书馆中往返,另外,他也买了大量的书籍,作为辅助资料,常用的就有58本,其中包括288元的《康熙字典》。杜长明家里的经济主要是靠老伴的退休金。他抽两元钱一包的烟,出手几百元买字典却很慷慨。

  有成果

  一些出版社更正错误

  结婚30多年的杜长明搞不清楚家里油盐柴米的位置。但是对于词典里的错误,他却能精准地报出页码。

  “很多错误真的是太离谱。”杜长明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纠误表。其中有一本著名出版社的学生常用古汉语词典,他一共查出有500多处错误。其中有词条引用李白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说是出自《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而在《全唐诗》中,这句诗实际上出自李白的另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长明认为,目前汉语工具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错别字、漏字增字、引证的例证错误等问题。

  “不较真不行,一些出错的出版社为了搪塞我,说我买的书是盗版,我就把书店的印章和发票复印件寄过去。”

  5年来,杜长明一直给出版社写信,把自己找到的错误告诉对方。有的出版社回信表示真诚感谢。《辞海》编委会给他回信,讲再版修订时一定考虑他的考证。另外,新疆人民出版社还因此主动停止发行了《新编汉语词典》。 “我的愿望是能引起社会重视。” 杜长明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大规模推动汉语工具书的进步,他就知足了。

  成都商报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了望 B0008 65岁老农字典里“找碴” 2008-8-25 48257178002CE174482574AF00571C53[B1-蒋梦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