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4版:奥运中国
3  4  
PDF 版
· 离别的心情
都是复杂的
· 忙碌的记者
来不及伤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忙碌的记者
来不及伤感

  惜别地:MPC

  忙碌的记者

  来不及伤感

  在MPC,也许聚散离别的伤感是最晚感知的。

  直到闭幕的那天下午,赛事还在进行,整个主新闻中心仍然是行色匆匆的人群,下午通往五棵松的媒体班车,依然坐满了去看梦八和西班牙男篮决赛的记者。提着长筒镜头架着摄像机,手上还提个麦当劳外卖袋,和过去的15天没有任何区别。

  可是到了闭幕式结束,一回到MPC,这种离别的气息一下子弥漫开来。

  最后的这顿饭,服务生打得特别足

  通往底层餐厅的电梯,不再见到急切的脚步,而平时,总有人为了赶时间,一边说着“SORRY”,一边在电梯左侧疾步行走;

  餐厅的这顿饭,服务生打得特别足,他们用24小时的服务和无处不在的微笑让记者们满意而归,记者们最后一顿饭之后,对他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理发室的门早就关闭,没有人这时候还会去打理发型。健身房里空荡荡的,往常总在运转的跑步机上空无一人。

  把储物箱的钥匙交给服务台,意外地得到一个小礼物:刻着“MPC”的纪念章。戴着它,即使多年以后,也会难忘在这里工作过的那段时光。

  志愿者想家了,但还要坚守

  有心去找了两名浙江籍的志愿者,这些天来,一旦网络发生了故障,她们第一时间就会赶来,想了很多办法。来自杭州的吴克坚说,已经来北京一年多了,非常想家,但她的使命还没完成,还有报道残奥会的记者同样需要技术服务。

  第一次奥运采访经历,竟如此美好

  能容纳970人一同工作的文字记者工作间已经看不到鼎盛时期人满为患的样子,东方面孔很少了,剩下还在噼啪敲着键盘的记者也许都来自西半球国家。大屏幕电视还在重播着白天男篮决赛的录像,但已经见不到那种几十人聚在一起看比赛并击掌叫好的镜头。

  终于又看到来自《兰斯体育报》的巴西记者“好笑”,他的葡语名字叫“ROCHE”,读起来像“好笑”。奥运村开村第一天我们认识,之后在赛场上碰到过,都来不及多说话。“好笑”伸出毛茸茸的手,热情地握了又握。32岁的他说,这是他第一次的奥运会采访经历,竟然是如此美好。这里的一切都让他难忘,希望在伦敦我们还能相逢。

  走在通往MPC大门的路上,身边不断有拖着拉杆箱的记者走过,这些都是订了机票要早走的人,不知道那些因繁忙的采访任务而根本无暇去看一看名胜古迹的同行,能不能改主意再多留几天。

  本报特派记者 伊志刚 本报北京专电

  走出大门,最后一次听到志愿者“晚安、再见”的祝语,在她们迎送的一个月里,一万多名记者度过了辛苦而快乐的每一天。而一个月后,这座宏大的建筑物将要移作他用。我相信,在2008年夏天的这段记忆,将会保留在这里工作过的每一个人脑海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 B0004 忙碌的记者
来不及伤感
2008-8-26 钱江晚报b00042008-08-2600024;钱江晚报b00042008-08-2600023;48257178002CE174482574B0002DC449[A1-伊志刚≈B1-温浩杰];钱江晚报b00042008-08-26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