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奇思妙语
· 临终时刻 人格闪光
· 误导
· 不用发论文,职称怎么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用发论文,职称怎么评
  说起评职称发表论文,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都有一肚子的苦水。

  据新华社报道,海南省近日出台《中小学、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代表作鉴定实施办法》,论文发表不再作为教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该办法称,教育教学论文是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业绩条件的主要材料之一,申报者自行从论文材料中选定代表本人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一篇论文作为代表作参加鉴定,论文代表作发表与否不限。

  这个规定,拿掉了教师头上的紧箍咒。但是,不要求发表论文,是不是问题都解决了呢?不妨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

  论文写得好

  不如书教得好

  □于立生

  

  “教育教学论文是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业绩条件的主要材料之一,申报者自行从论文材料中选定代表本人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一篇论文作为代表作参加鉴定(发表与否不限)”。新的办法还是离不开论文评审。学术研究,于大学教师,乃是本分;鉴于中、小学教师属于实用型人才,学术研究的兴趣可以鼓励,但不宜硬性规定;所以,在评审业绩条件中应降低论文的所占权重,变“主要材料”为“参考依据”。毕竟,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论文写得多好,都不及书教得好、人育得好。

  

  “人为因素”

  怎么控制?

  □严 阳

  

  海南省进行这样的改革,将论文发表不再作为教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有助于减轻教师负担——包括经济的与精神的,也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刊物一心一意提高刊物质量,可谓好处多多。不过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在论文鉴定的标准、程序、人员上,需要我们制定出一整套相对客观、科学的办法,以努力控制或者说减少一些教师所担心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论文鉴定真正成为衡量教师科研能力的标杆,促进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力。

  

  少了硬杠子

  应有软指标

  □李甘林

  

  取消论文发表,职称评聘门槛低了,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者不是更容易滥竽充数了?因为谁都知道,职称评聘基本上是一次被聘上就终身管用的大利好——只要一评上职称,只要一担任某个级别的行政职务,职称、工资待遇自然也水涨船高一劳永逸。

  因此,在我看来,少了硬杠子,还应该有相应的软指标作替代或补充。比如,教师职称申报虽然不再以论文发表与否作支撑了,但也应该有量化考核或直观检验申报者是否具备真才实学能力和水平的依据(如公开教学,在限定的时间内撰写一份有质量、高水平的教案,然后由评委当场提问,申报者当场答辩,最后考核评定等等)。

  总之,如何通过改革,降低一些不切实际也不大适用的职称申报门槛,既把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们堵在职称系列之外,又能激发人们继续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的积极性,这才是所有职称申报改革的方向,也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论文不发表

  但要公开

  □李 清

  

  现在对中小学教师的管理,基本上是高度行政化的。只要一把手愿意,“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教师本来就是弱势,论文鉴定中的人为因素,他们是无法进行控制的。不要求论文必须发表了,在论文背后的“较劲”,或许比以前更为激烈。不对职称评审制度作有效的改革,论文仍将会是教师的一块“心病”。

  笔者以为,不要求论文发表,但所有的论文必须公开展示,让大家能够评点,以防止滥竽充数,杜绝暗箱操作。二是评委不能被校长和官员垄断,而应主要由高水平的教师担任。只有这样,教师才既能不为发表论文而累,也能在论文评比上公平竞争,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

  职称评审

  干脆也取消了吧

  □董蓉

  

  虽然取消了发表论文的“硬杠子”,论文还是必不可少,在评定时作为参考,这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换汤不换药。要解决论文发表难的问题,不如直接取消职称评定。这就解决了教师的负担问题,岂不快哉乐哉。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11 不用发论文,职称怎么评 2008-8-28 钱江晚报a00112008-08-2800031;48257178002CE174482574B2003DDA93[B1-戎国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