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新教育
3  4  
PDF 版
· 开学了,擦窗去
· 暑假最后一课
· “有老师管着,
能多点时间学习”
· 余杭多所新校舍迎新
· “不在东北混出人样,
我不回温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在东北混出人样,
我不回温州”

  1985年出生的陈海(化名)是温州人,如今在吉林开了一家小电器店,有一两个帮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挂上一块公司的牌子,过过总经理的瘾。到时候你报道我再用真名吧。”陈海对家乡记者说。

  一提起温州,就让人想到富裕的温商,其实2004年高考落榜时的陈海,家境很一般,谁也靠不上:母亲下岗替人看店,父亲在一家不太景气的企业上班,他的成绩去高复也困难。在家里闲逛了几个月后, 远在吉林市经营电器产品的舅舅把外甥招去做帮手。困难时刻,总是自家人亲啊。在远赴东北的火车上,孤零零的他兴奋地展开中国地图,想像着北方辽阔的版图: “我不是读书的料,复读对我就像慢性自杀。我脑海里反复出现《松花江上》悲怆的旋律和画面,我想到东北混出个人样来,不枉做个温州人!”

  但火车越往北,越看见灰蒙蒙的低矮平房,灰蒙蒙的天空,松花江并不比温州的九山河宽阔多少,城市和温州的繁华简直无法比。他的心情跌落到低谷。

  一切从零开始!头两年的生活可以说是没日没夜,异常艰辛。店里的杂事什么都干,另外熟悉业务同样不能拉下。对陈海而言,最大的难处就是要熟悉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的各种型号规格功用,高中的物理就没怎么及格过,对数字也不敏感,现在要摆弄这些电器,不是自己跟自己作对吗?陈海只好每天扎在电器堆里,开发自己不擅长的记忆力,“把陌生化为熟悉”。

  学着和客户打交道,结交客户,了解市场行情、动向,也是陈海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他会挤出时间看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书,同时锻炼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刚从校园出来进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你简直就像从高空被扔在了旷原,晕头转向。所以我要拼命学。我总不能一辈子给别人看店,让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

  一次,陈海给错了客户电线,造成了上千元的损失,结果被舅妈唠叨了好几天。还有一次是快过年去讨欠款,回去的时候天已暗了,当时的气温在零下十几度,路上结了冰,非常滑,骑着自行车,摔倒又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那是陈海第一次想到放弃、回家。以前总是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到真正步入社会才体会到父母的辛酸。

  2006年春节,舅舅一家都回家团聚了,两年都没回家的陈海独自守着店,因为他觉得还没混出个样子,不想回家给同学笑话。这一年年底,在吉林结交了许多当地朋友的陈海终于租了一个小店面,开始独立销售低压电器、电缆了。原始资本来自父母的房屋抵押贷款、朋友的借款和自己的一点储蓄。

  刚开始做生意,没什么自信,周边同行的生意做得红火,他就觉得别人像大山一样横在面前。慢慢地,陈海凭着自己人缘好,肯吃苦,诚实守用,价格公道,生意越做越大,小店面变成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店面,看别人的眼光就不一样了,倒时常琢磨别人为什么不能发展。“人生就像台阶,台阶上得越高,境界就越不同。这几年我老成多了,别人说我不像二十三四岁的小伙子。”他有点无奈地说。

  陈海下一步的目标是把生意做大,将来能杀回温州、杭州,最好是上海。“南方人在北方,总觉得没有根一样。我是家里的独子,我想我总要回去的,当然,要混出个样子回去!”

  本报实习生 李若虚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新教育 A0008 “不在东北混出人样,
我不回温州”
2008-8-30 48257178002CE174482574B40024ED39[A1-徐澜≈B1-徐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