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杭州从前的那些寺庙,你还记得多少?
· 白衣寺换新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9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开学伊始,杭州青春中学的师生们惊喜地发现,与学校一墙之隔的白衣寺修好了
白衣寺换新装
■实习生 张丹 本报记者 金毅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本报讯 新学期开学,杭州青春中学的师生们惊喜地发现,与学校一墙之隔的那座有些破败的白衣寺修好了!白墙、牛腿、木格窗……白衣寺所散发的古意让紧邻的师生和过往的市民驻足良久。

  说起白衣寺,现在的杭州人了解的可能不多。这座位于下城区的清代古建筑,是市级文保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解放后寺内办起了福利茶厂,后来又用做仓库,一度还是某房管站的工作用房。“别看现在知道的人不多,历史上的白衣寺蛮热闹的。”昨天,下城区建设局的王咏梅科长告诉记者:“城内白衣寺,城外灵隐寺。当年,这城内白衣寺的香火可旺呢!”

  据悉,历史上白衣寺后殿曾被多次改造过,加了楼梯,砌了隔墙,还曾遭火灾,又年久失修。几经风雨,白衣寺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今年三月份,杭州市园文局正式启动了维修工程。

  外表普通,内里有“乾坤”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新华路南段王马巷的白衣寺,看看这座百年古寺经过约半年的维修,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从外表看,白衣寺有些普通。该寺原有四进,前两进毁于一次大火,已成平地,眼下只看得到后殿和老宗堂两进。当年白衣寺的规模很庞大,共有2500多平方米,现在的两进只剩了约1200平方米。

  来到后殿的走廊,雕刻仍非常精细的六根石柱屹然挺立。王咏梅告诉记者,这石柱可是当年保存下来的。“你们看,上面的牛腿(右大图)也是当年保存下来的,我们维修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动过。”顺着石柱往上看,石柱与廊顶交接的地方,能看到雕工精致的牛腿。另外,走廊顶部的枋子上也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其中仙鹤的雕像活灵活现,挂落上也雕有浮云和人物造型,做工精良。

  推开后殿东侧的木门,是一屋的青砖铺地。和走廊上的青砖不同,屋里的每一块青砖都凹凸不平,走在上面,仿佛走在鹅卵石小路上。王咏梅介绍:“以前的居民曾在上面铺了好几层混凝土,施工人员凿开后,发现有一批青砖还在,但是大部分都碎了,我们保留下了这么一间青砖屋。”

  维修过程,不断有惊喜

  走进后殿,地上有一块花纹清晰的石板(右小图),分为三层,上面是剑,下面是斧头,而中间则是插在圆罐里的有三枝戟,各个图案中间是雕刻精细的花纹。王咏梅说,“这也是从地下挖出来的。一挖出来,我们马上就向文物部门汇报,并请有关专家过来看,但这块石板的图案到底是什么意思,专家各有说法,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也有专家称,这是古代寺庙较常见的,像瓶中插三技戟,可能是“连升三级”的意思,其中含有吉利、向上的寓意。

  除了这块石板上的浮雕,这次维修还有一些新的发现。王咏梅指着后殿阁楼上的围栏,“以前这里都是被封起来的,维修的时候解封了,上面的三个围栏是原来就有的,二楼北面的六扇窗也是原来的,现在你们看到的新门窗,我们都是根据原来的花纹、颜色进行装配的。”

  走进后殿和老宗堂中间的小院里,东西两侧分别有两个厢房。“原先这里只有一个西厢房,可维修的专家觉得应该还有另一个厢房。再挖下去,果真有。所以我们从地基、原有结构出发,恢复了这两个厢房。”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C0001 白衣寺换新装 ■实习生 张丹 本报记者 金毅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董旭明 2008-9-4 48257178002CE174482574B90036DC60[A1-金毅≈B1-杨霞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