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政要
3  4  
PDF 版
· 沙马风雨飘摇中的坚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沙马风雨飘摇中的坚守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人民日报》
  今年1月底,73岁的沙马·顺达卫刚刚当选泰国总理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总理不会有趣,但我喜欢。”不知道现在的他是否依然会喜欢这个职位,因为一场危机已经将他逼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8月26日,刚刚缓和了一阵子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再次升级,9月2日局势进一步恶化,甚至爆发了流血冲突,泰国进入紧急状态。在这场使泰国陷入风雨飘摇的风波中,漩涡中心的那个人无疑是总理沙马。面对动荡的局势,这位上任不到8个月的总理几番拒绝辞职,风雨之中依然坚守。但他究竟能坚守到什么时候?或许连沙马自己都无法给出答案。

  泰国政坛铁嘴

  1935年出生在泰国首都曼谷的沙马,是李姓华裔,被泰国华人称为“李沙马”。他曾就读于曼谷易三仓商业学校,大学在泰国法政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来读过导游专业,并赴美国芝加哥留学,获得财会专业文凭。

  投身政治前,沙马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主要在《暹罗周评》、《曼谷人》等报刊上发表政治评论性文章。1974年开始撰写《灰色地带》专栏评论,名气大增。1976年是沙马最出风头的一年。当时他主持“装甲车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以批评学生示威活动为主,并成为发布政府规定和命令的传声筒。他因此被称为“右派”人物,其独特的评论方式被称为“沙氏语言”。

  沙马在33岁时登上泰国政治舞台,亲自见证和亲身经历了泰国过去40年来民主体系的兴衰,是泰国目前资格最老的政治家之一。从政之后,他也从未放弃过新闻行业,一边打理政务,一边兼职撰写评论、主持广播电视节目。他喜欢在电视中露面,主持过电视烹饪节目。

  沙马以其个性直率、言辞大胆激烈著称。不管是议会辩论还是主持节目,他都粗声大气、口无遮拦,被人称为议会中的“炮筒子”。沙马为此没少得罪人,甚至还因言获罪、被判入狱,后获得假释。他与泰国媒体的关系也很糟糕。泰国报纸经常画漫画来取笑他标志性的圆鼻子,并以“狗嘴”讽刺他的口无遮拦。

  此外,他还有两项涉嫌贪污受贿的官司在身,这两项指控至今未结案,沙马坚称自己是清白的。在提名总理时,曾有人因此提出沙马不适合。尽管如此,在广大中下层选民中,沙马却很受欢迎。泰国政治分析人士认为,沙马之所以能一直受到选民支持,正是由于他受到中下层选民的欢迎,这些选民欣赏沙马强烈的个性,并认为他是个能够果断处理事情的人。

  “他信代言人”

  2006年的政变为沙马的政治生涯带来机遇。2007年5月,泰国前总理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被法庭宣布解散,大批泰爱泰党党员加入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党人民力量党。2007年8月,沙马应邀出任人民力量党主席。在沙马的领导下,人民力量党赢得2007年12月举行的国会下议院选举,成为国会下议院第一大政党和多党联合组建新政府的轴心。

  2008年1月29日,沙马正式成为泰国历史上第25位总理,并兼任国防部长。

  沙马与他信的关系耐人寻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沙马和他信都在班汉政府担任内阁部长,当时他们是政治对手。在有关如何解决曼谷交通问题方面,沙马和他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他们两人的针锋相对甚至惊动了普密蓬国王亲自出面劝告。

  他信担任总理后期,曼谷爆发了大规模反他信示威,曾是他信对手的沙马却在他的电视脱口秀中为他信辩护。当泰国2006年9月政变推翻他信领导的泰爱泰政党时,沙马则对政变表示出强烈反对。在谈到他对军方和政变发生的态度变化时,沙马说:“立场可以根据形势而改变。此一时,彼一时也。”

  于是,当他信决定汇集原泰爱泰党人马成立新政党并物色党主席人选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沙马,但请动沙马的过程一波三折。他信第一次从流亡地伦敦打电话给沙马时,沙马没有同意。

  他信没有放弃,他请朋友出马。朋友选择在大清早前往沙马家,因为沙马早晨在洗手间的时间较长,那段时间出来招待客人的一定是他夫人素兰女士。

  劝说者终于说服了素兰女士,当沙马走出洗手间时,夫人已经从“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他信来自伦敦的电话及时响起,沙马最终决定出任人民力量党主席。

  在竞选期间,沙马公开把自己称为“他信的代言人”,甚至打出了“选沙马,得他信”的口号。这使沙马赢得了大量民众支持,但在后来却成为了反对者抨击的靶子。

  而且沙马的上任基础也并非牢固,经济上,泰国物价飞涨,外贸疲软,内需不足,民众不满;政治上,泰国党派林立,党派矛盾错综复杂,审判他信问题没有解决;外交上,欧洲一些国家的冷漠使泰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出现萧条甚至衰退。临危出任总理,沙马的压力自然不小。

  面临重重困难

  这场针对沙马的示威,在今年5月25日就开始了。原因是沙马上台大刀阔斧地推行他信时期的诸多经济惠民政策,并坚持推动修宪,为他信及其盟友的回归铺平道路。这自然引起了泰国政界和社会上反前总理他信势力的强烈不满,他们指责沙马是他信的代理人,修改宪法是为他信卷土重来做准备。反政府组织“人民民主联盟”(简称民盟)随后组织了一次次集会示威,要求沙马下台。

  对待民盟的街头集会,沙马表现出了容忍与耐心,大选期间的“选沙马,得他信”的口号不再喊了,沙马同时表示,政府不会干预他信案件的审理。在议会中,沙马政府也面对着反对党的强烈批评。在泰柬两国因柏威夏寺附近领土争端重起的这段时间里,反对党的矛头也曾指向他信,认为政府签署有关文件支持柬埔寨将柏威夏寺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背后是他信与柬政府不可告人的交易。虽然沙马政府成功推翻了反对党提出的不信任案,但是,严峻的政治斗争转换成一件件法律诉讼,而且均做出了不利于沙马领导的人民力量党的判决。

  继总理府部长乍甲博·本盖因面临“亵渎君主”指控于5月30日被迫辞职后,7月8日,泰国最高法院裁定前国会主席荣育在去年底举行的下院选举中贿选的罪名成立,人民力量党面临解散威胁。同一天,外长诺帕敦又因签署支持柬埔寨柏威夏寺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泰柬联合公报,而被裁定违宪,诺帕敦随后被迫辞职。卫生部长猜耶·沙颂萨也因违反宪法有关内阁成员申报财产的规定而丢了官。沙马不得不大规模改组内阁。

  而他信的流亡对于人民力量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他信与妻子弃保潜逃英国后,两人遭到通缉,照片被张贴在泰国大街小巷,包括曼谷警局的男厕。但200名国会议员与他信支持者又联名抗议,力挺他信,要求沙马说明为何没有捍卫他信的尊严;反对党则指责沙马在他信批评泰国司法不公时,没有出面澄清,有辱王室。

  沙马政府可谓腹背受敌,前景不容乐观。

  示威声中坚守

  8月26日,刚刚缓和了一阵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再次升级,反政府组织人民民主联盟(简称民盟)的支持者们高喊着“沙马下台”,先后占领了总理府和其他政府部门,接着泰南三处机场几度关闭,大批旅客滞留,泰国的旅游业遭到严重影响。国会的紧急讨论也没能让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9月2日,示威者与政府支持者发生流血冲突,局势进一步恶化,泰国进入紧急状态。3日,刚刚上任6周的外长德·汶纳又递交了辞呈,理由是他承受的多方压力影响了妻子的健康。汶纳的辞职是对沙马无疑又是一个重大打击。泰柬边境纠纷尚未完全平息,泰国又刚刚成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大量工作都需要外长主持。德·汶纳的辞职无疑为泰国的外交工作增添了很多困难。

  形势越来越糟糕,但沙马却多次出面否认辞职传闻。沙马说,他执政七个月来一直努力为国家工作,没有做错什么,要求他辞职是没有道理的。4日的内阁会议同意通过全民公决解决当前国家面临的政治危机问题。沙马当天接受电台采访时说,政府将用30天的时间准备全民公决。

  泰国国会上议院5日举行紧急会议,以119票对5票的结果通过了政府提出的举行全民公决解决政治危机的议案。不过,这一议案在实施前还必须通过上议院的二读和三读。

  与此同时,泰国国会下议院议长猜·奇触、上议院议长巴索素与反对党民主党主席阿披实5日举行磋商,同意由巴索素作为调解人,在政府与民盟之间进行调解。但沙马却拒绝与民盟谈判。如此看来,泰国政局的动荡在短期内还无法解决。

  而从长远来看,如今沙马面临的困境与当年的他信是何其相似,有人说,这实际上正是民主制度在泰国的实践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考验。泰国的贫富分化可说是政局动荡的根源。他信政府连续颁布惠民政策,改革经济结构,缩小贫富差距,直接导致了既得利益集团的不满。由于这些人长期主导着泰国的经济命脉,在泰国的政治领域同样举足轻重,所以他信的良好愿望换来的只是作茧自缚。和他信一样,沙马的压力也来自泰国富裕地区的精英群体,而大多数农民又没有话语权和参政权,现实的社会状态等于在沙马面前摆了两条路:一是维持社会现状,满足既得利益者的要求,对民间疾苦不闻不问;二是像他信一样逃离泰国,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去“苟且偷生”。

  但不管沙马及其政府未来的命运如何,对于泰国政局的稳定都没有决定性的意义。抛开各利益派别的争斗不说,只要一天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泰国社会就存在一天的隐患。上层与底层(大多数人)的严重对立,又必将使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借用沙马的话说,“一个有着6300万人口的国家, 不可能让一个由五个人发起的街头团伙夺过控制权”。也正是这种“不可能”,预示着泰国两个阶层长期对峙的极大可能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政要 C0004 沙马风雨飘摇中的坚守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人民日报》 2008-9-8 钱江晚报c00042008-09-0800011;钱江晚报c00042008-09-0800012;钱江晚报c00042008-09-0800014;钱江晚报c00042008-09-0800015;钱江晚报c00042008-09-08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