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关注
3  4  
PDF 版
· 三个温州人的柔性生存
· 转型做了高科技
· 一家企业变成了一个车间
· 必要时解甲归田等机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9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拒绝跟超市合作的郑老板
必要时解甲归田等机会
  郑老板不愿写出自己真实姓名。他的故事,是目前那些正受煎熬的企业的典型。

  他是湖北武汉人,20岁不到就到温州闯荡,现在经营着一个颇具规模的卤制品厂。他的故事,可以分“提价”、“拒绝大单”两部分来表述。

  2006年开始,他的企业所涉及的原材料开始涨价,利润越来越薄。到2007年,再不提价就会亏本——问题是,同行们都憋着忍着,不肯做最先提价的那只“出头鸟”。

  “市场就那么大,许多代理商是大家共享的。人家都没动静,我一提价,肯定就在渠道上吃亏。到最后,我的产品没人肯卖或者卖不出去,公司就死了。”他最后还是作了涨价决定,并且一涨就是20%。

  听到这个消息的朋友都说他疯了,他则说自己要搏一搏。一方面,公司加大开发新品力度,通过提升质量来增加价值;另一方面,他自己开着小车,载着最新的产品,巡回全国各地,找每一个代理商吃饭聊天沟通思想。

  几个月下来回到温州,郑老板瘦得不成样子,产品销量依然在下降。正在绝望时,他终于发现销量出现反弹:消费者重新评价过他的产品后,认可了新价格。

  他的第一次涨价终于成功了。迫于原材料价格一路提升,此后公司又两次调高价格。虽然每次都涉险过关,但每次涨价后的胆战心惊让他意识到,这招已经用到底了。

  前段时间,处于困难时期的郑老板得到了好消息:某省内大型连锁超市想跟他合作,让他贴牌生产。经过一番谈判,超市方甚至同意让两个品牌同时出现在产品上。

  可是,郑老板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这个机会。“你得看看这是什么时候——这可不是扩张的好时候,而应该紧缩生产线,保证现金流,力求自保。如果给超市做贴牌,货款3个月才能结一次,订单量又大,这意味着我得垫付大量资金。而现金现在是最宝贵的,很多企业都死在这一点上。”

  一直走过来,郑老板觉得自己没有做错过什么,也坦然接受失败的可能。“企业做好做坏,跟经济周期有关系,不是个人说话算数的。我是个信心很足的人,即使这次公司真的遇到问题需要暂停,以后也一定会再开始。”

  郑老板说,企业的外在形态是工厂、设备,内在软件则是老板、熟练员工、原材料及销售渠道,以及把这些因素串起来的管理。只要核心的东西在,企业就不会散。

  早些年他就在武汉老家置了些产业,还有鱼塘和农田。他说,如果企业需要暂停,他就先回老家搞养殖,做点卤制品的上游产业,为将来企业重新开始做准备。“说不定到时候会做得更好。”

  

  新闻纵深: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处于“生物链”低端的食品行业首当其冲受到打击。成本上升、资金链问题都深深困扰着他们。相信郑老板这样经过许多尝试拯救企业的人,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今后无论顺境逆境都能走得更从容些。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关注 B0016 必要时解甲归田等机会 2008-9-9 钱江晚报b00162008-09-09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