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关注
3  4  
PDF 版
· 三个温州人的柔性生存
· 转型做了高科技
· 一家企业变成了一个车间
· 必要时解甲归田等机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曾经的服装老板王侠雄
转型做了高科技
  跟打火机产业一样,上世纪90年代末,温州服装产业也经历了一次大变革:由原来竞相做中低档靠走量,到后来越来越注重质量树品牌。王侠雄就是在那个阶段走出了条新路,比较顺利地完成企业转型。

  “1999年到2000年左右,我越来越困惑: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服装企业?”当时,看似厂家林立、产量逐年上升的服装产业暗藏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会把许多企业拖向深渊。核心竞争力在哪里?“靠廉价、量大,靠温州人强大的营销网络?光这些不行啊。”王侠雄很谨慎地审视着自己的公司。

  王侠雄计算了一下,如果要达到理想中的规模,首期投入就得2000多万元。那时,他的王氏服装厂已经做到每年几千万的销售规模,在全国有几十家门店,算不小的制衣厂了,但今后的投入跟得上么?即使跟上了,自己有信心做成行业老大么?

  问了自己这么多问题后,他下定决心要转行,转到科技行业上去。

  从事服装行业10多年,擅长的是传统产业,也有了管理经验,但要说到科技行业,王侠雄就不太懂了。幸好前些年在广州积累了很多人脉,圈子里的人互相讨论,启发他想做“电子智能卡”行业。“中国的智能卡产业是从广东起来的,那边的朋友跟我说,这个产业前景很广,值得做。我也觉得很好,于是就开始准备。”

  从完全不了解到建厂,王侠雄只用了非常短的时间,这得益于他找到了非常关键的人物,找对了非常先进的设备。“现在我们的总经理黄建良,原来是做IT的,这方面我不懂,我就找他来合作。”

  接下来的事情被王侠雄描述得非常简单。遣散原企业员工——当时温州制衣业非常发达,熟练工人挺紧俏,所有员工都有安身立命的地方;设备当然也挺顺利地转手了;新工厂的机器从菲利浦、西门子进;新的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通过各种方式招聘。就在2001年这一年,他神奇地把服装厂变成了电子智能卡厂,除了他和几个骨干,一切大变样。

  “只要你想好要干什么事情,只要有人,做起来是很快的。”新工厂发展很快,现在销售额已经接近1亿,而且未来的空间很广阔:银行、餐厅、健身会所、公交……几乎所有的领域都需要智能卡。“这是跟我们这个IT时代共存亡的产业,至少能走过一个漫长的时期。”

  王侠雄说,智能卡产业的基础跟服装不同。服装产业起点太低,要追上国外的品牌太难;而智能卡产业,中国的技术不比国外差,因此全球都是他们的市场。

  现在,王侠雄把智能卡产业交给总经理负责,自己又跑东跑西去考察新项目,他说,要跟上这个大时代。

  

  新闻纵深:在温州,像王侠雄这样转型或者多元化发展的公司不少。比如温州华士集团,原来也是做服装的,现在则扩大到了石油、有色金属行业。做什么领域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张有弛,能进能退,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大不美丽,小不美丽,有活力才最美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关注 B0016 转型做了高科技 2008-9-9 钱江晚报b00162008-09-09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