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奥运中国
3  4  
PDF 版
· 是体育,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 老人与老马
· 微笑天使奉献关爱
· 坐式排球
· 聋儿的难忘一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是体育,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别人致残,是因病或因事故,而波黑坐式男排的12名队员,却几乎全是因为战争。战后,波黑坐排俱乐部迅速从3家增加到30家——

  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专电 “地雷炸掉了我的右腿,于是我开始打坐式排球,直到获得残奥会冠军。”波黑人埃尔明·优素福维奇说,“是体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出生于1981年的他,身高2米左右,外形堪称完美:硬朗的脸部线条,深邃的眼眶,略带忧郁的眼神,运动员特有的健美身材。只是,他的右腿膝盖以下部分,是假肢。

  在北京残奥会男子坐式排球的前两场小组赛中,优素福维奇和队友轻松打出两场“3∶0”,帮助波黑队提前晋级半决赛。他们是雅典残奥会的冠军,一颗卫冕雄心让所有队伍胆寒。

  在北京残奥会上,坐式排球选手大多数是由于疾病或事故造成了残疾,但波黑男排队员例外:12名球员,几乎所有人的腿部残疾都是由于战争造成的。而坐式排球,给了这些年轻人“第二次生命”。

  坐式排球风靡战后的波黑

  优素福维奇出生在波黑第二大城市巴尼亚卢卡。1992年至1995年波黑战争的战火烧至国内几乎每一个城市。1997年,16岁的他踩上了路边未及清理的地雷。当他在医院的病床上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右小腿已经不见了,“顿时,我感觉自己失去了一切”。

  不过,“上天给我留下了一扇后门”。绝望中的优素福维奇躺在医院的时候,就有人过来找他:“兄弟,去打排球吧!”排球、篮球等“高人”体育项目素来受波黑人喜欢,即使经历战争也不例外。

  战后,一些退役的伤兵回乡后打起了坐式排球,这项运动逐渐风靡波黑。波黑坐式排球队主教练赫鲁斯特莫维奇回忆道,几年时间,波黑的坐式排球俱乐部从战前的3家迅速增加到30家,平均每家俱乐部有二三十名球员,他们或是士兵,或是平民,都因战争落下了残疾。

  体育成为疗治创伤的“圣药”

  从床上站起来后,优素福维奇装上了假肢,并努力考上了大学;同时,加入了坐式排球俱乐部。

  战后的波黑百废待兴,“俱乐部”拥有的全部场地设施就是一些简陋的仓库或者学校的空地。他们不是专业运动员,谁来都可以打,不喜欢打了就可以走。优素福维奇说:“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团队性的体育运动找到一种寄托感,以及生活的希望”。

  在俱乐部,把体育视为“唯一希望”的优素福维奇每周和队员们一起训练四五次,“我们彼此安慰、鼓励,一起摸爬滚打,通过不断的训练以及到处参加比赛,我忘记了自己是个截肢的人,而有一种飞翔的感觉,我找到了进入现实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他骄傲地告诉记者,几年来,他和队友一共获得了5次欧洲冠军,2次世界冠军和1次奥运会冠军,“你说我是不是一个成功者?”

  成为残疾人生活的一部分

  优素福维奇和队友起死回生般的境遇让人想起残奥会的起源——二战后,在英国东南部的斯托克·曼德维尔康复中心,来自德国的外科医生古特曼在那里的脊髓损伤患者中组织了一次运动会,由此开了把“运动作为康复方式”的先河。延续多年的“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就是残奥会的前身。

  不过,波黑坐式男排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体育不仅能恢复身体的机能,还能疗治心灵的创伤,并成为残疾人生活的一部分。

  赫鲁斯特莫维奇对球队的现状很满意:“各方都在给我们支持,赞助虽然不多,但是够用了,球员们没有什么伤病,状态很好,斗志高昂。”

  目前,在北京残奥会的坐式排球比赛中,波黑队以两连胜率先晋级半决赛,在卫冕之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优素福维奇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我们是最强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 A0013 是体育,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2008-9-10 钱江晚报a00132008-09-1000023;48257178002CE174482574BF00338E8F[A1-新华社稿≈B1-陆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