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百年古桥 惨遭肢解
· 用我的专长
解你的难题
· 九省种菜人开发“大菜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9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九省种菜人开发“大菜园”
杭州蔬菜批发市场搬迁吸引全国菜农到余杭
■本报通讯员 阿坤 本报记者 汪起腾 文/摄
  ■本报通讯员 阿坤 本报记者 汪起腾 文/摄

  

  杭州蔬菜批发市场搬迁至余杭区良渚镇,给当地带来了一份意外之喜——因为地利优势,全区一下新增菜地两万亩,来自全国9个省的600多个菜农,租走其中的2000亩。连日来,记者三度前往当地采访这些外地种菜人。

  江西一个村来了30个菜农

  9月5日上午,记者沿着偌大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蔬菜批发市场,折入西面田埂,一路来到良渚镇西塘河村,发现蔬菜一片葱茏,大棚鳞次栉比,其间夹杂着几百间菜农居住的简陋棚屋。

  在绿油油的生菜、毛毛菜、油麦菜地里,来自江西省崇仁县巴山镇的黄春平正抓起大把鸡粪,撒向田里。种了10多年蔬菜的老黄说,施有机肥长出的蔬菜又鲜又嫩,更能卖出好价钱,所以他很少在菜地里施化肥。一旁他的妻子则正弯腰拔去一根根刚冒头的杂草。夫妻二人每天早晨4点就开始干活,一直忙到晚上8点,半夜还要起来卖菜。

  黄春平说,西塘河村有很多像他们这样从全国各地来的菜农,仅他家乡就来了30多位。

  挨着批发市场好种菜

  第二天晚上10时,记者又来到西塘河村。先前寂静的村道、田埂此时十分热闹,操着各地口音的挑菜、运菜的菜农不时经过眼前,一问,都是送往六七公里外的杭州蔬菜批发市场的。记者拦住一对正急匆匆赶路的菜农,他们的三轮车上堆满了刚采的生菜。这对名叫余爱国、黄健昌的菜农来自江西崇仁县河上镇,他们说,两大筐生菜晚上12点前就能被批发商买走。

  他们为何大老远从外地跑到余杭种菜?上个月刚从山东邹县来余杭的张建国说:他看中这里距离蔬菜批发市场近的最大优点,不仅蔬菜远比远道运来的外省蔬菜新鲜、卖相好,一年还可省去很大精力和大笔运输费。如果一对夫妻租5亩地干一年,年底能收入近3万元。

  两万亩水稻田改成菜地

  西塘河村主任冯云良说:“经我们做‘娘舅’,村民们以三年为期、每亩800元左右价格转租,迄今全村已转租960亩菜地,差不多占全村菜地的一半。租田的菜农来自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河南、湖南、山东、湖北及浙江其他地方等九个省。”

  当地村民说,以前村里的田大部分种水稻,一年一亩地收入最多500元。如今,外地菜农过来租地改种菜,每年一亩地的租金最少有800元,自己再去打份工,挣双份钱,还省心省力。租田的外地菜农也很高兴,这些农田全部种上时鲜蔬菜,如果风调雨顺,投入的成本当年就能收回,而且省去卖菜的时间和运输费用,他们的利润也比在其他地方种菜高。

  杭州蔬菜批发“航母”的整体搬迁,给余杭当地农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余杭区农业局副局长江新渊说,全区从去年迄今,水稻等农田改种蔬菜超过两万亩,余杭区已经成为杭州市民新的大菜园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8 九省种菜人开发“大菜园” ■本报通讯员 阿坤 本报记者 汪起腾 文/摄 2008-9-11 48257178002CE174482574B20013729C[B1-王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