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4版:30年改革开放·百姓叙事
3  4  
PDF 版
· 浙江高速 “领路人”
· 梦圆“黄龙”
· 我和你一起成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第一条高速公路诞生背后有着何等故事,当年浙江交通的“掌舵人”邵尧定就是——
浙江高速 “领路人”
  ■本报通讯员 孟佳 本报记者 徐建国

  

  在采访邵老之前,我做足“功课”。可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么一位在浙江交通界“位高权重”的人物,在网络上仅有只言片语,甚至连一篇完整报道都没有。认识邵老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这么一个低调、朴实的人,放在人群里,并无特别之处。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一辈子干的事情倒不少,至少有三件是可以载入浙江交通“史册”的大事:除了担任浙江首条高速公路的指挥外,他还在北仑港建设中担任领导职务,并且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省、部专家组成员。

  从1986年起,在他“掌舵”浙江交通近10年时间里,浙江艰难迈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第一步,也才有了后来的“高速”腾飞。

  造高速,浙江有没有条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堵车几乎天天在浙江境内“上演”,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104国道在浙江境内的街道化程度已经达到一半左右。同时,公路“混合交通”现象也特别严重。“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还有牲畜车都挤在双车道的公路上,车速怎么快得起来。”这一切,邵尧定看在眼里,急在心间。

  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邵尧定有机会到日本出差,第一次接触了高速公路。他对这种全封闭、全立交、畅通无阻的公路十分欣赏。所以当他成为交通厅的“掌门人”,遇到交通大拥堵的时候,他很自然地想到了高速公路:浙江干线公路“混合交通、街道化”问题,只有建高速公路才能彻底解决。

  当要建设杭甬高速公路时,有人表示浙江地少人多,建高速公路用地太多,造价又高,不合适,别的省也有类似的看法。为此,邵尧定急着派专人去向有关方面做解释工作,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列举了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对比的大量数据,来说明建设高速具有“提高车速、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等好处。从而,使大家疑虑渐消。

  在此之后,在交通部的帮助下,省交通厅得到了世界银行2亿美元的贷款,解决了建设中的40%的资金难题。“用外国人的钱造自己的公路以前还真没想过。”他深有感触地说,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让他干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

  1992年,浙江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在众人的期盼中终于全线动工了,并于1996年全线通车。

  退休后,依然“发光发热”

  1998年,沪杭甬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在此期间及之后,上三、杭金衢、甬台温等一大批高速公路也纷纷上马、建成,高速公路里程至今已接近3000公里。浙江进入了快捷的“高速”时代,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近了。人们为此感到欢欣鼓舞时,邵尧定也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的邵尧定已经退休,但他仍有较多时间为他的老本行奔波忙碌,并乐此不疲。在采访中,邵尧定接了一个电话。“你是哪里的啊?嘉兴的。哦,我知道那个路面铺沥青的事情。你们定在什么时候啊?好的,那到时候一定会过来的。”邵尧定说,过几天他要去嘉兴参加“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课题讨论。

  “从15岁开始,我干了60多年的交通了,很有感情的啊。”已年届76岁的邵尧定至今仍斗志昂扬。

  邵尧定从1978年到1986年,先后担任北仑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交通部宁波港务局副局长、局长;1986年到1996年任浙江省交通厅厅长、浙江省高速公路指挥部指挥;1998年到2003年任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30年改革开放·百姓叙事 B0014 浙江高速 “领路人” 2008-9-15 钱江晚报b00142008-09-1500013;钱江晚报b00142008-09-15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