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2版:财富
3  4  
PDF 版
· 有才怎么样变有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9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有才怎么样变有财
三个“艺术男”创业记
  ■本报记者 钟慧丽 本报实习生 厉曼娜

  

  “毕业就跟一画廊签约,画廊出30万包他一年的作品,还负责帮他推广。”快开学了,中国美院一位快入学的新生告诉记者,他听说前几届有位师哥,刚出校门作品就颇被社会认可,30岁不到已经颇有知名度了。

  画坛有前途啊!年纪轻轻如张晓刚,作品拍卖价动辄上千万,甚至超过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家。因此每年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往艺术院校的家长不计其数,2007年光报考中国美院的就有6万余人,而录取仅1500人。

  但是,每一届进入全国各地艺术殿堂的学生中间,最终能有几人成名成家?大部分毕业生最后都去向哪里呢?

  记者这次采访到的三位“艺术男”,算是“去向”的一种类型。他们不习惯做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于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创业,用艺术美化生活,从中获得自己的财富。也许他们最终不一定能成艺术大师或经营大师,但能用自己的爱好、特长创业,他们无疑都为此骄傲着。

  制陶男孩叶进:前店后厂卖陶艺

  叶进决定要做一辈子自己爱好的陶艺品,一边开店,一边开工厂,自己做自己卖。

  在他的“大陶意”馆,所有陶瓷制品都是手工做成。塑形、刻花、彩绘、施釉,每一道程序都透着灵气,远离了机器加工千篇一律的匠气。

  他的陶艺馆开在杭州滨江的彩虹城小区,离他毕业的中国美院陶艺系原址很近。他制作了许多跟生活有关的器皿如杯盏碗碟等,希望把“大陶艺”概念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006年,叶进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毕业了,带着不少美好的回忆:“大三、大四的时候我参加了西博会,柜台上有我的陶艺作品呢!”

  叶进说自己是个非常内向的人,“没事的时候我可以在房间里呆一整天,一声不吭,就想着怎么搞一个新的陶瓷作品。陶瓷的世界是我热爱和喜欢的世界,与服装设计相比陶艺更主观,我想捏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而且颜色在烧制前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神秘。”

  大学毕业后,叶进在江苏一个陶艺工作室实习过两个月,回到杭州,他就考虑自己也开一个工作室,或者办个公司——压根儿就没想过找一家企业上班,哪怕做设计师薪水也不低,他总觉得那样不自由。

  2007年2月,在另一位创始人的提议下,叶进决定经营自己爱好的陶艺品。“我想一边开个店,一边开个工厂,自己做自己卖。”

  刚开始他在龙泉、宜兴、德化等地寻找烧制场地,最后落户景德镇,因为那里的陶土充足,氛围也很好。

  现在他在江西景德镇有了一个360多平方米的陶瓷品烧制工厂,里面设备一应俱全。在杭州则有个80平方米的店面。“光买烧制设备就投了七八万元,在杭州像我这样有店又有厂的陶艺店还很少。”

  这么大投入,成品价格当然不低。一个普通的青瓷杯,叶进店里要卖80~100元。除了利润、艺术创作附加值外,他说,“成本实在也很高啊!”

  砸陶

  因为是小制作,他在景德镇那个窑子,一次烧制只能放7~8个陶艺品,出窑的时候往往只有2个是好的,叶进就会把那些次品砸掉。其实,那些“次品”,大部分也就是釉色不均匀或者气泡斑点较多,将投入成本辛苦做出来的产品砸掉,是要有点魄力的。叶进坚持这么干,“干这个就像我站在窑子旁往里面扔钱烧一样,你看,开一窑光煤气费就要400多块钱,还有各种配套费用,还有最后砸掉次品的损耗……”

  叶进除了在店里零售陶瓷作品,也接一些订单。有一次帮客户做一个“双手托心”的纪念杯,出来的效果跟顾客要求的相差很多,叶进只能把做好的几十个纪念杯全砸了。

  次品也砸,“正品”也砸,叶进虽然心疼得不得了,但为了保证品质和声誉,他没办法。

  原则

  虽然也接订单,但真碰到大单子,他又会犹豫。有一次北京有个地产公司向叶进订一万个杯子,给客户做礼物用。叶进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因为他们工厂一个星期的产量大概为500个,“做一万个时间拖得太久,而且我也不想大批量做,大批量就没有作品的价值了。”

  痛苦

  有些顾客会发一些图片给叶进,要订做与图片上一样的陶艺品,这是最让他痛苦的事情。“我不希望去抄袭别人花了一个月甚至更久时间制作出来的艺术品,但是店里要维持生存,有时也不得已。”

  梦想

  经营一份产业跟单纯艺术创作很不同,总要面临各种各样对自己艺术人格的考验。叶进在不断痛苦、不断尝试的同时,最大的慰藉就是越来越多朋友喜欢上他的陶艺作品。

  “我有一个客户,自从买了我的几件陶艺生活用品回家后,把自己家里玻璃、不锈钢的东西都给藏起来了,他说用陶艺才让他觉得回归了自然生活。”

  叶进的梦想就是让陶艺融入到大家日常生活中去,他也很想去杭州风景区开一家“大陶意”,这样大家就可以在自然风光中享受制作的过程。他还想开一个陶艺培训班,培养更多爱美的人。

  设计男孩默默:默默地做悠然小偶

  我们的童年,梦里面常常会有稀奇古怪的东西:有长着又长又圆脸的彩色斑马,有软软犄角毛茸茸的小鹿,还有胖胖的冬瓜宝贝……这些可爱的东东,在默默的店里都可以看到。还有用铁丝做成的欧式自行车,手绘的牛皮纸袋,有点像景泰蓝的掐丝画等等。

  刚毕业时,默默也曾经去服装公司实习做设计师,最后逃离了。他不愿意被拘束,想自己做个美丽小屋,把惊喜带给漂亮的女孩子。

  “从小我就喜欢凑凑拼拼,家里有发条的手表、收音机、电扇都被我大卸八块过,有时邻居也会把坏掉的家用电器拿到我家来修。”作为手工艺品店的老板张伟东,大家都喜欢叫他默默,他话不多,做出的小东西却新奇漂亮。

  高中时默默学的是装潢设计,大学进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服装设计。因为他动手能力超强,大学时接了不少舞台设计、横幅制作、POP海报的活。

  2004年底,默默在一家休闲服装设计公司实习,“这个工作与我的专业很对口,但是很多设计都是抄袭的,我做的仅仅只是颜色搭配和服装材料的选择。”默默觉得这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实习期一到,赶紧就卷铺盖走人。

  后来,他去了一位老师的家居店里帮忙,店里那些可爱的花卉、摆设、储物小箱等大多是手工制品。“在店里我学了插花与布景、陈列,一方面是学手艺,另一方面就是学习开店的经验。”

  2007年11月,默默在桐乡开了一家店,跟老师的店一样都叫“悠然家居”。开店之初,默默遇到了很多困难。“我是白手起家,老师帮了我很多忙,还借钱给我。”默默是温州人,原先的想法是在温州租一间店面,但因为租金太贵,只能开在离母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比较近的桐乡。

  手工制品非常畅销,有时候默默的店里会缺货。有些产品他是从老师店里拿过来卖的,货源并不是很稳定。于是他不断发挥自己超强的学习能力,做出了许多属于自己的东西。

  默默的小玩具售价并不太高,一个小偶也就卖几十元,但是人气超高,红红火火。

  铁丝小车

  很久前,默默在温州市区一个路口看到有个街头艺人,用铁丝折来折去,就做成了自行车。“当时我就被他深深吸引,在那儿看了半天。”

  很有动手天赋的默默,回家后就找出铁丝来琢磨,终于自己做出了自行车。“不过老艺人好像还会用很多零件,我就只用铁丝。”

  自己开了家居用品店后,他又开发了摩托车、小三轮车,放在自己的店里做家居用品的点缀,没想到这些“配角”反而成了热销商品。“很多顾客逛了一圈后,家居用品没买,倒看中了做装饰的小自行车。”

  明星小偶

  默默店里的另一明星产品是“悠然小偶”。曾经有位网友知道默默的手特别巧,想让他帮忙做一个袜偶,还发给默默一本画册。“没想到我真的做出来了,刚开始我也是把小偶做为家居用品的配饰放在橱窗,但是和自行车一样,卖得特别好。”

  默默又开发了一系列小偶产品,有斑马小鹿等等,每个都叫人爱不释手。

  免费传艺

  买过默默的小玩具后,很多朋友慕名前来,想跟他学习制作布偶。“很多人问我,你这样教他们做布偶,难道不担心技术被人学走,以后没人买你的布偶?我觉得自己的创意别人是学不去的。”

  每一个来学习制作布偶的朋友,默默都尽心地教。

  接下来,他打算做大网店,扩大实体店面,增加更多的手工产品。“学会做布偶的朋友们,也可以放到我这里卖,这样我就不会缺货了。”

  雕塑男孩李罡:我体会过什么叫穷

  石膏边角料,木头、麻绳和铁丝,这是李罡的工作室里常见的素材。旁边一个架子上,有各种姿势的人物雕塑,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里裹着一个女孩,这是他的近作。

  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李罡曾经很迷惘,也很穷过。毕业数年后,逐渐成熟的他开始平衡各种关系,一边继续自己的创作,一边帮别人做些雕塑项目。他还想在淘宝开家店,专门做肖像。

  2002年,李罡拿到了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入学通知书。说起为什么选择雕塑系,李罡笑了起来:“那时我们台州一个广场上有个十多米高的石雕,听说花了100多万才做起来的,我就觉得做雕塑应该很赚钱,所以就选了这个系。”

  结果,这个“赚钱”的想法至今没有完全实现,经过大学陶冶,他成了个艺术狂热分子。“我很崇拜外国的雕塑家,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时间和劳动力才完成。”刚毕业,李罡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向大师们越靠越拢,成为大家认可的艺术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毕业后李罡没有去找工作,班里的一些同学,有的去动漫公司上班,有的去当美术老师,有的甚至做起了与自己专业一点联系都没有的化工产业。他认为那些工作,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失去自我。

  挺长一段时间,他就自个儿呆着,琢磨着创作的事情。没有工作,也没有别的收入,但人还得生活啊!那阵子,他真是尝了什么滋味叫做“穷”。“往往下一顿饭在哪里都不知道。”

  那时,每个去李罡雕塑室的人都会被他拉住,要求只有一个:“请我吃饭”。有一年中秋节,他应邀去同学家蹭饭,临走的时候,同学悄悄塞给他200元钱。“那时的感激无法用语言形容,这个同学至今是我的好朋友。”

  迫于经济压力,李罡开始接活,有些是同学朋友推荐的,有些是别人慕名找来的。虽然做商业作品不符合他的初衷,但此时他明白:首先得活下去。“有一次,我通宵4天给别人做一个两米多高的雕塑,扣除材料和其他劳力费,我才拿了3000元不到。”

  刚开始的价格比较低廉,但李罡忍下来了。客户拿到成品后很满意,之后也有继续合作。慢慢地,李罡把自己的雕塑室做成了一个“工作室”,既接一些社会订单,也创作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他也开始觉得,自己应该好好规划“艺术”、“事业”、“商业”等不同含义的人生。

  纪念碑

  2008年初,李罡接到了做温州纪念碑的雕塑活。“我们负责做泥稿,他们拿回去后自己翻制(做雕塑有很多步骤,比如建稿、构架子、做泥稿、然后翻制)。那时是大冬天,我们用双手,把几乎结冰的泥巴一点一点做成9米多高的纪念碑底座!”

  这个雕塑花了他和合作者一个多月时间,每人获得了几万元报酬。

  淘宝店

  有自己的时间,李罡就会做一些肖像习作。“希望经过时间的沉淀,经验的积累,我的作品会越来越好。”李罡还想在淘宝上开一家专门给别人做肖像雕塑的店,希望生意会红火。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 B0012 有才怎么样变有财 2008-9-16 钱江晚报b00122008-09-1600003;钱江晚报b00122008-09-1600015;钱江晚报b00122008-09-1600013;钱江晚报b00122008-09-1600014 2